内科学职称考试

首页 > 内科学职称考试 > 复习资料 > 正文

肠结核|病因|发病机制-内科主任医师考试复习资料

2015-09-25 12:00
大号

肠结核|病因|发病机制是内科主任医师考试中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结核不管发生在什么部位,一般都有个共同点:低热盗汗。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肠结核主要的感染途径是经口感染。最常见的总位是回盲部形成病变。

这里再把以前学的总结一下:

肠结核好发部位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回盲部

克罗恩病好发部位是:回肠末段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部位是: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毒性巨结肠(最容易发生在横结肠);

肠癌的好发部位是:乙状结肠。

(二)病理

1、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即回盲瓣及其相邻的回肠和结肠,其他部位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处,少数见于直肠,胃,食管。

2、肠结核按病理类型分为:溃疡型肠结核和增生型肠结核(考点)

(1)溃疡型肠结核:最常见。感染性菌量多,毒力大,可有干酷样坏死,形成溃疡。就称为溃疡型,它的特点是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长轴垂直。突出的临床表现就是腹泻,并发症也是腹泻。

(2)增生型肠结核:很少发生腹泻,容易出现便秘。病变多局限在回盲部,可有大量结核肉芽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肠壁增厚、僵硬,亦可见瘤样肿块突人肠腔,上述病变均可使肠腔变窄,容易引起肠梗阻(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内容丰富 题量给力

免费试用

198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