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自《内经》奠基理论基础以来,一直是以理论的创新引领着学术和学科的发展。其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是临床经验总结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先临床后理论。是以临床经验为依据,对其加以总结、提炼,之后以某些理念为框架,形成新理论。或者把总结提炼的新知识链接到经典著作内容的干枝上,或者以注疏的形式,充实或发挥经典。这一创新发展模式至今也仍然是产出理论的重要渠道之一。
自发性和产出速度缓慢是这种创新发展模式不能适应当代中医理论发展的主要问题方面。这种模式产出的理论,大多数都属于构造性的理论,经常是医学要素与哲学思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想交结而成。这与使用分析方法,具有明确的逻辑统一性的原理性理论迥异。原理性理论所含文化及哲学因素少,普适性强,较容易与当代自然科学沟通。
近三百年来,当代自然科学以指数增长速度前进。相比之下,中医药理论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任何传统的学术及技术,在进程中都有饱和点,也称边际效应,中医药也不例外。中医药发展到今天,就是要通过科学研究,有所创新,在提高学术水平中多产出原理性理论,提高知识生产力及产出速度,突破边际效应,特别是在开展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研究室建设,发展中医理论,实现中医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