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工作的吉林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有5名,长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名。在省、市“两会”召开前,该校就多次召开座谈会,将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此次建议、提案重点,并就此开展调研活动。
发展人参产业建议引起热议
1月19日,在吉林省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陈海英提出的关于人参产业发展的建议引起巨大反响。陈海英认为,吉林省一直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但是该省人参产品还存在科技含量低、质量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扶持人参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对此,陈海英认为落实发展人参产业战略决策的关键在于强化人参产业的科技开发,他建议依托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建立高水平的公共科技开发平台。一是加大政府对人参产业的科技投入,依托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建设开放式的人参产业公共技术平台;二是在“十二五”规划中,设立人参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组织吉林省内有关科研单位和企业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不断增强人参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知名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以科技的跃升推动产业的跨越发展;三是继续实施省校共建,加强对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科学立项开展健康产业研究
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之虹一直关注健康产业的发展,他以课题的方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他认为,健康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将可能成为继互联网、生物医药、传媒和新能源等行业之后的新经济增长点。
他建议,设立科技专项,开展健康产业的研究;政府应该重视健康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有前景的省内支柱产业来对待,着力研究其发展问题,下力气制定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加政府投入,开展健康产业项目的试点,形成特色健康产业集群;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自主研发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打造国际知名健康企业品牌。
王之虹的建议得到吉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着力发展健康产业”的建议写入该省《政府工作报告》。
民族医药发展得到关注
吉林省政协委员姜丽红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她认为发展中药事业,首先要认真抓好中药材生产、收购和产品的初加工工作。吉林省作为我国北药基地之一,中药产业有自己的优势。只有中药材的质量过硬,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保健品的内在质量才有保证。她说:“好药,好比是医生手里的好武器,一没有好的武器再好的技艺也难以施展。”
她提出要大力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她建议以发展民族医药为突破口,做好对少数民族医疗方法、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等的传承工作;在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培养大量优秀中医人才,积极开展名老中医师带徒及中医优秀人才培养工作,挖掘民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