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一天,张大妈和李大妈来药店闲逛。张大妈来到西洋参柜台前,营业员小芳急忙跑过去,介绍说店里最近新进了加拿大的西洋参,有进口口岸货单,并迅速拿出单子给张大妈看,同时拿出一袋西洋参给张大妈。张大妈觉得比以前买的西洋参质量好,价格也便宜,遂以80元钱买了一袋,并请小芳代为切片。见状,李大妈也动了心。但由于带钱不多,便决定少买一点儿。李大妈购买的数量是张大妈的一半左右,小芳告诉她价格是81元。李大妈立刻质疑:她买这么多才80元,我这只有她的一半,倒要81元?小芳仔细察看了张大妈的原包装袋,标明100克,原来是药店在陈列时错把100克当成了50克。小芳要求张大妈补价或退货,张大妈死活不肯,说:我是冲这个价才买的,何况钱也付了,参也切了。说着,转身就往店门外走。读者朋友,您说小芳此时该怎么办?
预告模拟场景:
5月模拟场景1:某市药监部门刚刚在全市开展了一次针对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专项整治行动。这天,药店来了个要买脑心舒口服液的中年男子,但不巧的是,他点名要的这种牌子的脑心舒刚刚卖完,店员小王为了不耽误顾客用药,便主动让他到其他药店看看。没过多长时间,那个中年男子又回来了,并且从包里拿出了两盒药让小王给看看。原来,他在别的药店也没有买到那种牌子的药,那家药店的店员便给他推荐了一盒安神补脑液和一盒六味地黄丸。小王发现那盒“安神补脑液”是一种冒用了药品名称,批准文号是食字号的保健食品。小王有点儿犯难——告诉顾客实情,怕得罪同行;不以实相告,怕患者用的不是药品,耽误治病,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读者朋友,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
5月模拟场景2:前不久,一顾客凭处方购买了一盒××健脾凝胶,可第二天他便来药店要求退货,理由是药品包装盒上写着要求20℃以下储存,并说昨天购买时,药店的营业员小李是从货架上拿药给他的,药店没有将药品储存在有温度保障的设施中。小李解释说,目前正值初春,药店室温最高只有15℃,符合储存要求;药品是特殊商品,又是凭处方销售的,没有质量问题不能退货。顾客一听就急了,大声吵嚷说药品的生产日期是去年7月份,经过了夏天,药店根本保障不了药品要求的储存温度,药品质量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一定要退货,不然就向媒体曝光。读者朋友,请您给小李出个主意,如何才能妥善解决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