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

  在医学教育网论坛上,一些版友问到“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是谁?”,针对医学教育网论坛版友关于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的问题,医学教育网做出回复如下:

  郑州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

药物制剂学科带头人
张云,河南省特聘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9年10月-2002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7月至2006年7月: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并兼任美国Armagen Technologies 公司药理部主任,高级科学家。2006年7月至今,河南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脑部药物及基因转运(brain drug and gene delivery) 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已在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40余篇论文, 其中37篇被SCI 收录,最高影响因子10.6,被国内外同行引用500余次。承担了美国NIH研究项目4项,资助金额100余万美元,2007年和2009年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郭旻彤 1986年9月-1991年7月;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科毕业,药学学士学位;1991年9月-1994年6月;北京大学药学院硕士毕业;药学硕士学位;1997年9月-2002年3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毕业;药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4年7月-1997年7月;北京大学药学院;助教。2002年3月-至今;美国诺华公司(Novartis),高级研究员
郭旻彤博士目前已在药学领域学习工作20多年,博士期间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成果,其中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篇,同时在主要国际会议上(美国药学家协会年会,美洲药学大会年会等)发表论文8篇。由于博士期间的优异表现,2001年被Rho-Chi药学荣誉协会接纳为会员 (Rho - Chi Pharmacy Honor Society)。 在美国诺华公司(Novartis)主要负责新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尤其是药物制剂体内体外相关性及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和其他新型制剂的研究。迄今已在国际著名药学期刊和国际大型会议发表17篇论文;完成9项美国专利的申请,6项专利已经授权,其中1项专利已经在欧洲,中国,日本和俄国等多国申报。
刘伟,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校骨干教师,药学院院长助理,药剂系副主任。1993年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2000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剂专业。主要从事药剂学、药学文献检索和药事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给药系统和药事管理方向。2007年获郑州大学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2008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奖,河南省2009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郑州大2006-2007和2007-2008两学年教学优秀一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三育人”。曾获河南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主持省教育厅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2005年主编《药学文献检索》,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主编《药剂》,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副主编《药工》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年副主编《药事管理》,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副主编《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副主编《药学从业人员培训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参编《工业药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10万字;2009年参编《工业药剂学》医药科技出版社。
赵永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物理药剂学和新型给药系统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的设计及其细胞内动力学研究”(No.30672553)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抗癌药物纳米制剂的细胞内动力学研究”(No.20050335044)各一项、省厅级课题多项。目前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具有长循环和肿瘤靶向特点的抗癌药物亚微乳研究”一项,厅级课题两项;参与河南省重大公益科研课题“新型抗脑缺血药物丁基苯酞衍生物研发”一项。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浙江省优秀科技论文奖一项。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在《J Pharm Pharm Sci》、《J Pharm Biomed Anal》、《Acta Pharmacol Sin》、《Chin Med J》、《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材,参编五部。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剂与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及药物动力学等。
付蕾,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63年1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现任郑州大学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和现代生化药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长期从事心血管药物和抗肿瘤等药物生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FODA和PBDA对各血管床多巴胺受体影响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及“一氧化氮和抗氧化酶活性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分别获得1999年和2001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承担河南省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并参与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及普通高等教育药学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编写工作。研究方向:药物生化机理研究。
张正全, 1965年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同年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工作,1998年华西医科大学药剂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1年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药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2001 07-2002 07永信药品工业公司药剂课负责药剂研发工作,2003 01-2004 10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负责新品研发工作,2004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7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过程中,参与和完成多个药物新剂型的研发,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多篇,如在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发表研究学术论文,参与两部药学专著的编写,现主要从事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胡玉荣,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制剂专业,曾从事车间管理和新药研发,其间参加完成四类新药氧氟沙星的中试和申报工作,完成黄连素及乙酰螺旋酶素包衣片的工艺研究; 1994年进入郑州大学药学院从事药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同年在中国药科大学平其能教授的指导下进修药剂专业一年,回校后,组建药剂学、生物药剂与药动学理论课和实验课,1999年药剂学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06年9月-2007年8月在北京大学药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张强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质粒DNA的载体给药系统研究。近年来参编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实验指导》等全国统编教材,并参编2部专著。现从事药物新剂型和靶向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参加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曾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先后在国际国内著名刊物《Eur J Clin Pharmacol》、《Act Pharmacol Sin》、《中国现代应用药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和《药物分析杂志》等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
郭新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1-1995年在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时被推荐免试攻读物理化学硕士研究生,199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2006年9月至今正在职师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崔福德教授攻读药剂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讲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程学》和《物理化学》等课程,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编专著一部,近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王艳芝,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2001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先后获得中药学本科及药剂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12月到郑州大学药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本科《药剂学》、《现代给药系统专论》,研究生《中药制剂专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近年在SCI收录期刊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主要研究方向为胶体型给药系统的研制、抗肿瘤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等。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4年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