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执业药师考试 > 其他信息 > 正文

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

  除了已经被禁用的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如龙胆泻肝丸)外,一些常用中药也出现了类似不良反应的报道,如大黄和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等。

  大黄是一味常用中药,在传统中药宝库中,是最古老、常用的药材,其优缺点早已为医药工作者所熟悉,作为排泄用药确实有效,但不能长期服用,否则将产生依赖性导致继发性便秘。这是医药工作者的基本常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辞海》对大黄的解释是,含有多量鞣质,因此小剂量不仅不引起下泻作用,且呈收敛作用;停药后,也往往出现继发性便秘。

  说起今年这两桩国内外影响颇大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它的发生与用药不当脱不了干系,而出现用药不当,主要原因是产品说明书对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的记载不全,或是干脆空白。

  据已经披露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已经成为不良反应“三大祸首”。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与治疗无关且不利于病人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

  中药不良反应依据中药药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出现程度、病理机制等,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致癌和致畸作用等。综合近几年医药文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的中药约260余种,其中药典收载的有159种,占药典收载品种的31%。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学霸同款好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