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奉献托起危重患者的生命
2011-06-25 16:2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滨海县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科室,其服务对象全部是来自其它各科的危、急、重症患者;自2000 年成立以来,已先后收治近万例危、急、重症患者。这里,19名护士不仅是医院的技术骨干和操作能手,而且最有爱心、最有耐心、最乐于奉献。是她们,用爱与奉献托起了每一位危重患者的生命;是她们,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救死扶伤的璀灿华章。
这里,就是滨海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一个有着极强的团结精神的团队!
故事之一:生命的守护神
进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病人,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和大手术之后的病人,病种多,病情复杂,所以对护士的素质要求极高。她们不但要运用各种先进仪器对患者进行实时观察和严密监护,及时捕捉和判断患者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还要对重症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生活护理,甚至心理诊疗。所以敏锐的观察力,敏捷的动作,高度的责任心,“慎独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等等,都是ICU护士必不可少的素质。
2009年2月初的一天晚上。“不好,6床的陈奶奶病情变化,血压已降至60/40mmHg,呼吸骤停,立即进行抢救……”
像是指挥官在发出命令,护士吴平立即通知医生抢救,并组织其他护士放下手中工作赶来帮忙。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加大输液速度、清除呼吸道异物、连接呼吸机等治疗措施一个接着一个交替进行,娴熟的技能、干练的动作,沉着冷静,为患者抢救赢来了时机。10秒、20秒、1分钟、2分钟,摆在6床床头的监护仪又一次出现了呼吸、心率的参数,随后的十几分中内,血压也在缓慢地抬升。
躺在9床的老人李爹亲眼目睹了抢救的全过程。事后,他多次用大拇指肯定了护士当时的表现。
故事之二:苦和累是两道永远必翻的坎
重症监护室实行的是24小时无陪护制度,所有的生活护理事项都要护士来完成:洗头发、擦拭身体、护理口腔、给病人喂食、翻身、接大小便……无所不包。
护士沈玉娟现在都还记得自己刚开始上班时的状态:头三个月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觉得一天下来简直比坐牢还难受。心想,这什么工作啊?!脏、累、苦,压力大,都起了打退堂鼓的心。能够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莫过于看到病人康复后感激的微笑。
有的时候,挨病人的骂、被误伤也不可避免。这天下午五点钟刚过,一直和医生不大配合的1床的病人在好不容易被插上胃管以后,又要留置导尿管。1号床的患者是因为车祸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伤被送进这里。可能因为头痛的原因,他很烦躁,在床上叫、骂,七八个医护人员都拿他没办法。留置导尿管的时候,病人不配合,竟一边骂着护士,一边在床上乱蹬乱滚,差点一脚蹬在护理他的护士沈玉娟身上。小沈微微抿了抿嘴,继续手里的工作。而在这之前,她就被这样的病人一脚踢到腰部,紫了很大一块,疼了一周多,也只有自己忍着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故事之三:她们个个都是爱的天使
在ICU病房外家属的眼睛里,护士只是那进出忙碌,连走带跑的身影,在病房里,她们确是病人身边唯一的依靠。
去年夏天,ICU收治一例车祸的男性中年患者,多处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双股骨骨折,完全不能动弹。为了预防压疮,护士每隔2小时就用手伸进后被帮患者按摩皮肤。病人进食后,由于卧床活动减少导致便秘,使用开塞露及灌肠等措施均没有效果,异常痛苦。责任护士张玲二话没说,立即取来手套和便盆,科里其他四位护士一齐用力把他抬起来,一百五十多斤的身子,而且还必须用力均匀。可不轻啊!开始他死活不肯,在张玲耐心解释和劝说下才勉强答应了。放进便盆,再用手一块块地往外取出坚硬的粪便。在病人的配合下,入院后的第一次大便解完了,等护士们擦净肛周,再用温水毛巾洗干净做完这一切,为他盖好被子时,发现他的眼圈红了,眼泪已悄无声息地落下。“你们真好,好得我过意不去。”“没事,没事,只要你好起来就行。”
故事之四:一切服从患者需要
2007年初,东坎镇一名姓吴的回民因外伤转入ICU.这位患者病情严重,且时有反复。呼吸机辅助呼吸长达50多天。这么多天时间,不但需要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更需要她们去悉心照料。平时,这位患者大多数时间神志是清醒的。然而,长期的卧床以及疾病的痛苦,使患者曾一度脾气暴躁,不配合治疗。对于像他这样的患者,科室除安排专门人员护理外,还尽量减少其受到各种不良刺激,增加家属陪伴时间。
有一天晚上,快九点钟了,值班护士李海兰给护士长朱叶瑾打来电话说,吴老爹坚决拒绝输液,谁的话也不听,还打人。已经下班回家的朱叶瑾一放下电话,就连忙往医院赶。在途经超市时,她专门为吴老爹买了些牛肉火腿肠和其他一些零食。当她拿着这些零食给吴老爹时,他就像贪婪的小孩那样一包一包抢了过去,谁也不给,那神情可爱极了!真是老小孩!这时,护士长朱叶瑾开始慢慢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吴老爹逐渐平静后,很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晚间治疗。
快十一点时,看着吴老爹很安静地睡着了,护士长朱叶瑾才放心地离开医院回家了!
作为护士长,朱叶瑾遇到紧急任务更是随叫随到,不管白天黑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连续工作长达18个小时。节假日总是把休息让给别人,她已连续5年都在病房陪伴病人度过除夕夜。
故事之五:这里的护士工作很用心
今年2月,对于刚满40岁的曹阿姨来说,很是不幸。在外打工的丈夫狠心抛弃了她们母女,她一气之下喝了一瓶农药,生命垂危!
被送到重症监护病房后,经过及时抢救,曹阿姨病情逐渐平稳。但是,清醒后病人的情绪波动却很大,几次想拔掉身上的气管切开套管,也是她的“救命管”,都被这里的医护人员及时发现。
“不是所有的人都十分幸运,也不是所有的人一直痛苦。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幸与痛苦,只要我们勇敢面对,一切都会好的,活着真好!”一张纸条出现在曹阿姨眼前,写纸条的正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护士戴娟。戴娟用自己不长的工作经历鼓励失去信心的曹阿姨。
几来几往,躺在病床上的曹阿姨与这里的护士互称姐妹。
在ICU,护士们给不能说话但神智清醒的病人配备了小白板和各种手势,想要什么,心里是怎样想的,简单的聊天,都可以写在小白板上或用简单的手势表达。遇到更重的病人,护士们会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提出各种猜测,让病人点头或摇头。看着插管病人用口型说出的谢谢,看着病人感激的微笑,那一刻,护士们深深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神圣和伟大!
故事之六:护士们的委屈
作为ICU的护士,体验过患者面对病痛的无奈,目睹过无数悲欢离合的场景,感受过患者信任的目光,也遭遇过“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的尴尬场面……
2009年七月的一天,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名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来的时候,患者生命垂危,急需手术治疗。可是,患者亲属和肇事者一分钱也没来得及带,医院总值班就签字先救病治人。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病人获救了,病情也逐步的恢复。
在术后第四天,和肇事者因为费用问题没有协调好,患者唯一的哥哥去江南打工了。当护士电话联系到患者哥哥时,他却说到,肇事者不交钱,自已也没办法,随医院怎么办吧。就这样,把患者扔给了重症医学科。在接着的治疗过程中,这位患者一个亲属也没露面。患者是无辜的,经请示医院领导后,重症医学科仍予继续治疗。
起初,患者腹泻一天达十几遍,床单换了一次又一次。一天夜里,正当护士施洪艳 、刘小改值班,患者腹泻越发严重。一个大夜班下来,她们就为患者换床单达六次。再加上其他病人的,俩个护士一个班次下来,累的要晕倒。经过多次协调,院方决定将痊愈的患者送回家。临走时,护士长还给他买了套睡衣。结果,谁也没有料到的是,在病人出院的当天下午,就有七八个年轻人冲进重症医学科,指着护士长的鼻子理直气壮的向她要人!当时,气得施洪艳 、刘小改 的眼泪在眼里直打转。
那个委屈呀——
故事之七:让服务患者的真情在默默奉献中升华
两年前的一个中午,一位外地年轻患者全家在高速公路上出了车祸。在遇到车祸的6个人中,有3人死亡、3人重伤。这位年轻患者被送进重症医学科后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可是,在这场车祸中,这位外地年轻人失去了妈妈、妻子和女儿。为了减轻患者精神上进一步受到打击,值班护士王兰主动和闻讯赶来的患者亲属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出在病人清醒后亲属要统一口径,暂且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患者。住院期间,经过全体护士悉心的照料、细致的护理,患者恢复的很好。主班护士郁步玲还从家里给患者带来鸡汤、鱼汤等,帮助患者增加营养。为了表达对护士的感谢,该患者姐姐悄悄塞给护士长1000元钱,却被护士长婉言拒绝了。
出院前,这位患者知道了车祸的真相。他没有责怪护士们那善意的谎言,在伤心之余还是对护士们报以非常感激。回到上海休养期间,该患者经常和这里的护士电话短信联系。每到逢年过节,总会给每位护士发上一段温馨的祝福。
在ICU,我们还得知,在今年全滨海县护士技能大赛中,滨海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就有3名选手获得一等奖;在院部组织的理论竞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在今年5.12护士节,护士长朱叶瑾被评为“江苏省优质护理服务标兵”……
至此,这里给首次进去的每一位人员的印象:不是神秘,却很神圣!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