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 一、绪论 | 
            1.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 
            (1)流行病学定义 
            (2)学科特点 | 
        
        
            | 2.流行病学的原理及应用 | 
            (1)基本原理 
            (2)主要用途 | 
        
        
            | 二、疾病的分布 | 
            1.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 
            (1)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引入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PYLL、DALY 
            (2)率与比 
            (3)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死亡率、病死率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 
        
        
            | 2.疾病的流行强度 | 
            (1)散发 
            (2)流行 
            (3)暴发 | 
        
        
            | 3.疾病的分布特征 | 
            (1)人群分布 
            (2)地区分布 
            (3)时间分布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的综合描述 | 
        
        
            | 三、描述性研究 | 
            1.概念 | 
            (1)定义 
            (2)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3)主要用途 | 
        
        
            | 2.现况研究 | 
            (1)普查:概念、用途与优缺点 
            (2)抽样调查:概念、用途与优缺点 
            (3)现况研究中的主要偏倚 
            (4)常用抽样方法的特点 | 
        
        
            | 3.生态学研究 | 
            (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和用途 
            (2)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 
        
        
            | 四、队列研究 | 
            1.概念 | 
            (1)定义 
            (2)用途与优缺点 | 
        
        
            | 2.设计 |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资料的收集 | 
        
        
            | 3.资料分析 | 
            (1)累积发病率与发病密度 
            (2)人时的概念,以人时为分母计算频率的优缺点 
            (3)SMR与SPMR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4)RR、AR、AR%、PAR、PAR%的概念、计算与应用 | 
        
        
            | 4.常见偏倚 | 
            失访偏倚、错分偏倚 | 
        
        
            | 五、病例对照研究 | 
            1.概念 | 
            (1)定义 
            (2)用途与优缺点 | 
        
        
            | 2.设计 | 
            (1)病例的选择 
            (2)对照的选择 
            (3)研究因素的确定 
            (4)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5)配比设计 | 
        
        
            | 3.资料分析 | 
            (1)成组资料、配比资料、分层分析 
            (2)0R值及95%可信限 
            (3)PAR% | 
        
        
            | 4.常见偏倚 | 
            回忆偏倚、混杂偏倚 | 
        
        
            | 六、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概念 | 
            (1)定义、特征、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用途与优缺点 | 
        
        
            | 2.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设计 | 
            (1)研究对象的选择 
            (2)分组方法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资料的收集 
            (5)盲法 | 
        
        
            | 3.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资料分析 | 
            (1)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2)预防效果评价指标 | 
        
        
            | 4.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概念 | 
            (1)定义、原理、基本特征 
            (2)主要用途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 
        
        
            | 5.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 
            (1)定义、原理、基本特征 
            (2)设计 
            (3)优点和局限性 | 
        
        
            | 七、筛检及其评价 | 
            1.概念 | 
            筛检的定义、目的、用途 | 
        
        
            | 2.评价 | 
            (1)筛检方法的真实性评价:灵敏度、特异度、影响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因素 
            (2)筛检方法的可靠性评价 
            (3)评价筛检效果的主要指标 | 
        
        
            | 八、系统评价 | 
            1.概念 | 
            系统综述的概念和特征 | 
        
        
            | 
             2.Meta分析,医学|教育网整理 
             | 
            (1)基本概念、 
            (2)分析方法和步骤 
            (3)常用的统计方法 
            (4)偏倚 | 
        
        
            | 九、偏倚及其控制 | 
            1.概念 | 
            (1)偏倚的概念 
            (2)偏倚的类型 
            (3)各类偏倚中常见的种类与特点 | 
        
        
            | 2.控制方法 | 
            (1)选择偏倚的控制 
            (2)信息偏倚的控制 
            (3)混杂偏倚的控制 | 
        
        
            | 十、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 
            1.病因的概念 | 
            (1)基本概念和病因模型 
            (2)疾病发生的多因性 | 
        
        
            | 2.流行病学病因推断 | 
            (1)关联与因果 
            (2)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 | 
        
        
            | 十一、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 
            1.预防策略 | 
            (1)概念与意义 
            (2)预防策略与措施的关系 | 
        
        
            | 2.三级预防 | 
            (1)一级预防的概念 
            (2)二级预防的概念 
            (3)三级预防的概念 | 
        
        
            | 3.疾病监测 | 
            (1)定义和监测几个基本概念 
            (2)用途 
            (3)内容和方法 | 
        
        
            | 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 | 
            1.传染源 | 
            (1)定义 
            (2)种类:患者、病原携带者、动物 
            (3)潜伏期、传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 
        
        
            | 2.传播途径 | 
            (1)传播因素及传播途径的概念 
            (2)各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特点 
            (3)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概念 | 
        
        
            | 3.人群易感性 | 
            (1)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2)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的关系 | 
        
        
            | 4.疫源地和流行过程 | 
            (1)疫源地发生条件、范围及消灭条件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 | 
        
        
            | 5.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 
            (1)预防控制策略 
            (2)防疫控制措施,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 6.疫情管理 | 
            (1)报告病种及时限 
            (2)报告种类 
            (3)疫情报告工作考核 
            (4)防疫措施 | 
        
        
            | 7.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 
            (1)扩大免疫计划 
            (2)免疫种类 
            (3)疫苗及其免疫效果评价 | 
        
        
            | 十三、传染病暴发调查 | 
            1.基本概念 | 
            (1)传染病暴发的概念 
            (2)常见传染病暴发的种类 | 
        
        
            | 2.传染病暴发调查内容 | 
            (1)疫源地调查 
            (2)易感人群调查及控制 
            (3)传播途径调查 
            (4)调查的流行病学资料处理 | 
        
        
            | 十四、艾滋病 | 
            1.概念及病原学 | 
            (1)概念 
            (2)病原学 
            (3)窗口期及潜伏期 | 
        
        
            | 2.流行动态及特征 | 
            (1)流行动态 
            (2)传播途径 | 
        
        
            | 3.防治策略及措施 | 
            (1)策略 
            (2)措施 | 
        
        
            | 十五、病毒性肝炎 | 
            1.病原体 | 
            (1)形态结构及分子生物学特性 
            (2)抵抗力 
            (3)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 | 
        
        
            | 2.传染源 | 
            (1)患者 
            (2)病毒携带者 | 
        
        
            | 3.传播途径 | 
            (1)种类 
            (2)特征 | 
        
        
            | 4.人群易感性 | 
            (1)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2)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的关系 | 
        
        
            | 5.流行特征 | 
            (1)地区分布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 | 
        
        
            | 6.预防措施 | 
            (1)管理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 
        
        
            | 十六、肺结核 | 
            1.病原体 | 
            分类、形态、培养条件、毒力、致病机制 | 
        
        
            | 2.流行动态及特征 | 
            (1)流行状况 
            (2)流行的影响因素 | 
        
        
            | 3.防治策略及措施 | 
            (1)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2)病例发现 
            (3)督导短程化疗 
            (4)药物预防性治疗 
            (5)切断传播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