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临床执业医师之大肠平滑肌肉瘤的病因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大肠平滑肌肉瘤的病因由医学敎育网整理: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发生率依次为胃、小肠、大肠,大肠中以直肠较多见。大肠平滑肌肉瘤少见。

(一)发病原因

大肠平滑肌肉瘤多起源于肠壁固有肌层,少数起源于黏膜肌层及血管平滑肌。

(二)发病机制

肿瘤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十厘米,小者不足1cm.大体类型分为4型:

1.腔内型 又称黏膜下型,瘤组织突入腔内,主要在黏膜下生长。

2.腔外型 又称浆膜下型,瘤组织主要向肠壁外生长。

3.混合型 肿瘤在肠壁间同时向肠腔内外生长,多呈哑铃状。

4.壁内型 又称缩窄型,瘤组织沿肠壁生长,常累及肠壁全周,致肠腔狭窄。

病理组织学类型根据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肉瘤和低分化肉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平滑肌肉瘤的恶性程度随核分裂相的增多而增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平滑肌肉瘤除局部浸润邻近器官和组织外,血行播散是其主要转移途径,淋巴结转移少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