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肾综合征出血热?
【回答】答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改变,体检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者,临床诊断即可初步成立。确诊有赖于脑脊液检查及病原菌发现,免疫学检查有利于及早确立诊断。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万/mm3左右,高者达4万/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
肾综合征出血热起病初期发热,称为发热期。病人伴有胃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腹痛、全身痛、眼眶痛、结膜充血水肿、全身困倦无力,出现蛋白尿,病人的面、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液下皮肤或软腭可见出血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肾损害。
早期诊断指标为4日内出现以下临床特点:(1)恶心呕吐伴醉酒貌;(2)软腭出现出血点;(3)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4)尿蛋白定性(++)以上。以上4项出现任何一项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即为高度疑似病。故选B。
【追问】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
【回答】答复: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天,一般7~12天。因受染者免疫水平的差别以及受染菌株的不同,可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本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 起病后3日左右出现早期中毒症侯群,有“三症状”,即畏寒发热、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三体征’,即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大。
2.中期 此期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可分为四型。
①流感伤寒型:流行期本型多见,多数病例仅有早期中毒症侯群,较重病例有高热、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等,可出现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险象。
②肺大出血型:在钩体侵入人体后,经过潜伏期和短暂的感染早期后的2~3天,突然出现面部苍白,以后心率和呼吸增快,心慌,烦躁不安,最后进入循环与呼吸功能衰竭。双肺布满湿罗音,咯血进行性加剧,但也可无咯血。主要为广泛的肺脏内部溢血,是近年来无黄疸型钩体病引起死亡的常见原因。X片显示双肺广泛弥漫性点片状软化阴影。病人在临终时大量鲜血从口鼻涌出,直至死亡。
③黄疸出血型:病后4~8日出现黄疸,10日左右达高峰,肝脏肿大并有触痛,有出血、肾损害。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本型常见的死因。
④脑膜脑炎型:病人有严重头痛、烦躁、啸睡、诱妄、瘫痪等脑炎症状,重症有昏迷、抽搐、急性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等,脑脊液分离钩体阳性率较高。
3.恢复期多数患者可恢复,少数人可出现发热,眼后发症和闭塞性脑动脉炎。
【追问】中性,淋巴,,异淋,的正常值是多少?
【回答】答复:您好!正常人中性粒一般为50%-70%,淋巴一般为20%-40%,异常淋巴细胞极少。
【追问】请问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还是胃底静脉曲张?谢谢。
【回答】答复:您好!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