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消化性溃疡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为什么会有倾倒综合征?是由于胃肠蠕动减少吗?
【回答】学员liping50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适应证
1、胃大部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有边缘溃疡发生者,一般认为迷走神经切断术比再次胃大部切除术为优。因为手术简便,危险性小。
2、胃小弯靠近贲门部的溃疡,如能证实无恶变,则与作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切除不如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并行胃空肠吻合。
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一般情况不佳,不能负担胃大部切除者,或溃疡与胰腺,胆管等有严重粘连而不能切除时,可考虑迷走神经切断加胃空肠吻合。
4、在毕罗Ⅰ式胃大部切除后,为减少溃疡复发可同时行迷走神经切断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式
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国外曾广泛应用于单纯性溃疡病的治疗。据Dragstedt 总结了800例迷走神经切断术的经验,认为本法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可以代替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但一般来说,关于迷走神经切断的确实指证和远期疗效尚无结论。
1.迷走神经干切断术 是最早提出来的术式。约在食管裂孔水平,将左右二支腹迷走神经干分离清楚,并将神经干切除5~6厘米,以免再生。根据情况,再行胃空肠吻合或幽门成形术,甚至胃部分(50%)切除术。
2.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将胃左迷走神经分离清楚在肝支下切断,同样胃右迷走神经分离出腹腔支下,加以切断,从而避免了发生其他器官功能紊乱。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是迷走神经切断术的一大改进,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有些地方被推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首选术式。
3.高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 此法仅切断胃近端支配胃体、胃底的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而保留胃窦部的迷走神经,因而也称为胃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或近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手术时在距幽门5~7厘米的胃小弯处,可以看到沿胃小弯下行的胃迷走神经前支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未支(鸦爪)作为定位标志,将食管下端5~7厘米范围内的进入胃底、胃体的迷走神经一一切断,保留进入胃窦部的扇状终末支。这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手术,应用日益增多。从理论上讲,应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可能与胃肠蠕动减少也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因为迷走神经影响的。
感谢您的提问,祝您学习轻松,心情愉快哈!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