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尿胆原与尿胆红素是什么关系?从哪来?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咱们用最简单的话来分析记忆的话,您就记住,尿胆原就是胆红素被肠道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祝您复习顺利!
【追问】溶血性黄疸为什么没有尿胆红素?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则出现黄疸。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释放的血红蛋白经分解产生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随胆汁一起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
另外,脾脏机能亢进时,使红细胞破坏,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黄疸。
【追问】尿胆红素从哪来?如何产生的?
尿胆红素是血液当中的间接胆红素经过肾脏滤过产生的吗?
【回答】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老旧的红细胞在肝脏或脾脏会遭到破坏.此时红细胞中的血红素会变成所谓的胆红素,含在胆汁中排泄到肠内.在肠内会被肠内细菌所分解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与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中,与尿液一起排泄.接触空气后变为尿胆素。但是,因肝脏障碍或红细胞损坏引起溶血时,尿液中的尿胆原就会变多.人们常说“肝脏不好的人尿液会变浓”,这就是因尿中胆质原变浓所致.尿胆原是由胆红素变化而来,所以血液中的胆红素值变高时,就会出现黄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话,尿胆原的值也会变高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