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蜚蠊粤语俗称

甴曱(yóuyuē)(汉字写法为甴曱,但因“曱”与“甲”在字形比较接近,因此很多刊物都错误地把甴曱植字为曱甴,亦影响了部份不查字典的人把甴曱这词冠履倒易。)

分类

昆虫纲(Insecta)、蜚蠊目(Blattaria)。有时特指蜚蠊科(Blattidae

特征

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前翅为革质后翅为膜质,前后翅基本等大,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约有6000种(一说225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生活在野外或室内。

追溯

与其他昆虫源起于泥盆纪,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