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论》云:“草金铃,牵牛子是也,凡使其药,秋末即有实,冬收之。”陶隐居云:“作藤生,花状如扁豆,黄色,子作小房,实黑色,形如梂子核。”《新修本草》云:“此花似旋葍,花作碧色,又不黄,不似扁豆。”《本草图经》云:“牵牛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二月种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绕篱墙,高者或二三丈,其叶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红带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结实,外有白皮裹作毬,每毬内有子四五枚,如荞麦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种,九月后收之。”《纲目》载,“牵牛有黑白二种,黑者处处,野生尤多。其蔓有白毛,断之有白汁。叶有三尖,如枫叶。花不作瓣,如旋花而大。其实有蒂裹之,生青枯白。其核与棠梂子核一样,但色深黑尔。白者人多种之,其蔓微红,无毛有柔刺,断之有浓汁。叶团有斜尖,并如山药茎叶。其花小于黑牵牛花,浅碧带红色。其实带长寸许,生青枯白。其核白色,稍粗。”

民间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中很多人得一种怪病。腹胀难忍,四肢肿胀、大便干燥并有虫子。很多医生都治不好这种怪病,人们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有一个与牛相依为命的牧童,非常聪明。一日,牛突然开口对他说话:“远方有一座大山,山中长着许多像喇叭的小花,我带着你找到它的种子,就可以治好全村人的病。”牧童听后,带着干粮,牵着牛去寻找远方的大山。历尽千辛万苦,牧童终于找到了像喇叭的小花,并带着花的种子牵着牛顺利回到家乡。得病的村民吃了花的种子,都神奇的治好了病,恢复了健康。大家为了记念牧童,把这种花的种子叫“牵牛子”并把它种到地下,为更多的百姓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