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莲豆腐,原是会稽山中地道的土特产。名曰:“豆腐”,其实与豆毫无关系。制作木莲豆腐的原料乃是木莲子,是木莲所结的果实。查《辞海》可知,木莲学名薛荔,又叫鬼馒头,产于我国中、南部,亦见于印度和日本。盛夏季节,木莲花开结果,有两种:小木莲子恰如黄豆,青绿色;大木莲子形如莲房,掰开可见许多细小的种子,“木莲”此名大概由此而来。木莲在会稽山腹地随处可见:藤攀在大树上的参差批覆,风来袅袅,如美女之长发;附在岩石头上的宛如裹上一条厚绿毯,是石头长出“毛”了吗?远看却如牛如狮般顿时壮观起来;爬上了屋墙的,与花绣、与地图有几分相似,接近了人的生活,也便有了人文的气息。连会稽山的语言中也仿佛伸进了木莲的根须:“木莲豆腐晒干”(形容华而不实),这是一句妇孺皆知的话语;而小孩子脸皮厚,不听话便被形容成为“木莲皮”(大木莲子的皮非常厚)……木莲豆腐本是山间野食,极少在城市露面,可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啊。尤其是机制冷饮异军突起之后,这昔日的美食几乎绝迹。也是应了物极必反的原理,当人们被那些机制冷饮弄得脾胃生寒、口舌厌腻的时候,这头脑活络的商人们便想起了久违的“她”,这位深闺娇女终于含羞带娇的从山里款款而出,进了与她一样秀美俊俏、耐人回味的古城,于是又重新找到了许多知己,故人重逢、倍受欢迎,硬是成了盛夏古城街头一道新奇而又独特的风景线。
用纱布包起木莲子,然后浸在盛满冷水的盆子或其它容器里不停地挤压。一种粘稠的汁液会从指间流到冷水里。无数次的挤压后,仍需要再进行反复的操作,直至挤压出的不再是粘稠的汁液。完成挤压过程后,再加上一种叫“水滴拢”的凝合剂,或者可以加入不太多的藕粉(最好是市场买来的老莲藕,榨成汁后放在容器里过个把小时,使藕粉沉淀下来,再将上层清液小心地倒掉。也无所谓是干的藕粉或是湿的,都可以),可以放在冰箱里过三五个小时,液体的木莲汁就会变成果冻状的成品。再可以用勺子将果冻状的木莲豆腐一勺一勺兜进碗里,一般是加入比碗的一半多一部分的木莲豆腐,再加入你希望的液体口味(例如可乐啊,或是别的什么的)(我家做一般都放红糖水),就可以了医`学教育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