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布渣叶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圆形,长8~18㎝,宽4~8cm,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细齿。基出脉3条,侧脉羽状,小脉网状。叶柄长7~12㎜。叶脉及叶柄有毛茸。气微,味淡、微涩。

以叶大、完整、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布渣叶 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较小,位于中脉下方的细胞,外壁突起呈乳头状。栅栏细胞1~2列,于中脉处中断。叶肉组织中含草酸钙棱晶较多,直径10~25μm,并有细小簇晶。中脉明显向下突出,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槽状,韧皮部包围木质部的大部分,韧皮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维管束鞘纤维几乎排列呈环状,中脉下表皮内的几层薄壁细胞挤压呈颓废状。

布渣叶中脉横切面简图(×22)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均呈多角形,垂周壁略呈波状。气孔上表皮少见,下表皮较多,不定式,副卫细胞3~5(~6)个。叶脉和网脉上有非腺毛和腺毛。非腺毛有两种:一种为星状毛,有2~15个细胞,有的细胞具分隔,直径210~350~420μm;另一种为单细胞非腺毛,长110~380μm,直径10~20μm,平直或稍弯曲,先端尖。腺毛长30~58μm,柄单细胞,头部有5~10余个细胞,纺锤形,先端圆。

布渣叶表皮细胞(×375)1.上表皮 2.下表皮

布渣叶表皮的毛茸(×156)

1.腺毛 2.非腺毛 3.星状毛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20.0g,加乙醇加热回流2次,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加热溶解5次,滤过。取滤液分置3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碘化铋钾、碘化汞钾及硅钨酸试液各1~2滴,立即依次产生橙红色、淡白色、灰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取本品粗粉2.0g,加乙醇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点于滤纸片上,喷溴酚蓝试液,立即在蓝色背景上显黄色斑点。

3.薄层层析。样品制备:取本品粗粉20.0g,加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30分钟,滤过,滤液用氨试液调至碱性,用氯仿振摇提取3次,分出氯仿层,蒸干,提出物用氯仿1.0ml溶解备用。吸附剂:硅胶H-CMC。展开剂:氯仿:乙醇:冰醋酸(9:1:0.1)。展距:10cm。显色剂: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即显3~4个棕色色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