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形态
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冬不枯萎。根纤细;匍匐茎细长,紫红色,有时生出叶与不定根。叶基生,通常数片;叶柄长3-10cm;叶片肉质,圆形或肾形,直径4-6cm,有时较大,基部心形或平截,边缘有浅裂片和不规则细锯齿,上面绿色,常有白色斑纹,下面紫红色,两面被柔毛。花茎高达25cm,直立或稍倾斜,有分枝;圆锥状花序,轴与分枝、花梗被腺毛及绒毛;苞片披针形,被柔毛;萼片卵形,先端尖,向外伸展;花多数,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下方2瓣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1.5cm,宽2-3mm,上方3瓣较小,卵形,基部有黄色斑点;雄蕊10,花丝棒状,比萼片长约1倍,花药紫红色;子房球形,花柱纤细,柱头细小。蒴果卵圆形,先端2深裂,呈喙状。花期5-8月,果期7-11月。
分类特征
虎耳草目
过去虎耳草科被归入蔷薇目,根据新的种系发生学研究结果虎耳草目组成一个独立的目。
虎耳草目植物的形态非常多,其中有一年生、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有灌木和树。一些种是多肉植物,两个种是寄生植物。还有一些水生植物。虎耳草目大多显示双子叶特征。叶子一般交叉在茎的两边生长。一般有托叶。
花大多数有五枚花瓣,花瓣和花托的区分非常明显。心皮一般是裸露在外的,往往长在一起。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1科。
草本,灌木,小乔木或藤本。叶互生或对生,通常无托叶。花两性,有时单性,边花有时不育;花序多样;花被片通常4~5基数,稀6~10基数,覆瓦状、镊合状或施转状排列;萼片有时花瓣状;花瓣通常离生,或无;雄蕊(4~)5~10,或多数;有时存在退化雄蕊或腺体;心皮2~5(~10),近离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蒴果,浆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导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状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则常具单穿孔板。染色体x=6~18,21。本科植物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顶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引诱昆虫,帮助完成传粉。约80属,1200余种,分布极广,几遍全球,主产温带。中国有28属,约500种,南北均有分布,主产西南,其中独根草属为中国特有属(见图)。
本科多为药用或观赏植物,如落新妇属、岩白菜属、绣球属、鬼灯檠属、虎耳草属等的一些种;常山可治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