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茖葱药用特性

中药名

茖葱(《唐本草》),格葱(《千金·食治》),山葱(《唐本草》),隔葱、鹿耳葱(《救荒本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茖葱的鳞茎。

化学成分

主含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甲基烯丙基三硫化物,亦即其香气的来源;还含皂甙与糖:1-科斯糖,新科斯糖。

性味

《千金·食治》:"辛,微温,无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散瘀;止血;解毒。主跌打损伤;血瘀肿痛;衄血;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除瘴气恶毒。其子主泄精。"

(2)《唐木草》:"主诸恶鼓、狐尿刺毒,山溪中沙虱、射工等毒。煮汁浸,或捣薄贴。亦兼小蒜、茱萸辈,不独用也。"

(3)史料记载中出现过的野生寒葱。“这东西全身都能入药,从药用角度看比人参好。”据史料记载:寒葱,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且遇寒生长更旺盛,味辛辣如葱而得名“寒葱”,有止血、散淤、化痰、止痛的功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