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杨桃药用价值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生津药

【性味归经】甘酸,寒。

①《纲目》:“酸甘涩,平,无毒。”

②《陆川本草》:“性寒,甘酸。”

③《广西中药志》:“味甘酸,性凉,无毒。”入肺、胃经。

【功效】清热生津,利水解毒,下气和中,利尿通淋。

【主治】风热咳嗽;咽痛;烦渴;石淋;口糜;牙痛;疟母;小便不通等病症。

【用药忌宜】《药性考》:“多食冷脾胃,动泄澼。”

【选方】

①治风热咳嗽:阳桃鲜食。(《泉州本草》)

②通石淋:阳桃三至五枚,和蜜煎汤服。(《泉州本草》)

③治疟母痞块:阳桃五至八枚,捣烂绞汁。每服一杯,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古籍考证】出自《本草纲目》》,《南方草木状》。

①《南方草木状》:“五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棱,如刻出。南人呼棱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南海。”

②《纲目》: “五敛子,出岭南及闽中。其大如拳。其色青黄润绿,形甚诡异,状如田家碌碡。上有五棱如刻,起作剑脊形,皮肉脆软,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一树可得数石,十月再熟。以蜜渍之,甘酢而美,俗亦晒干以充果食。又有三廉子,盖亦此类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