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蚱蜢基本信息

【拼音】zhà mang

【类属】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蝗科,蚱蜢亚科

【别名】扁旦勾

【主要食物】外形像麦穗的绿色野草,有些朋友认为它就是蝗虫,这是错误的,两者虽都是害虫但有区别。

【存活时间】3、4个月左右

【颜色】多以绿色为主,有少部分为土色,或花色。

【性格】绿色较为温顺,土色比较凶狠。

基本解释1.[grasshopper] 别名“蚂蚱”,为蝗科昆虫稻蝗( Oxya chinensis Thunb ),是害虫,吃稻叶等。

蚱蜢,草上虫也。——《六书正伪》

2.又如:蚱虫(即蚱蜢);蚱蜢竹(竹的一种)

详细解释1.蝗属农业害虫。形似蝗而略小,头呈三角形,善于跳跃,常生活在田陇间,吃食稻叶。

宋朝杨万里的《题山庄草虫扇》:“风生蚱蜢怒须头,纨扇团圆璧月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这一打开,里面跳出了无数的蚱蜢来。”王统照《沉船》:“沿山小径,全是荦确碎石与丛生的青莎,有许多灰黑点的蚱蜢跳来跳去,因为天旱,这些小动物便日加繁殖。”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

2.船名。极其小而灵便。(舴艋舟)(zéměng)

李清照《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 唐寅《桃花庵与祝允明黄云沉周同赋》诗之三:“寄情聊蚱蜢,随手奏觥船。” 清 曹寅《岸上水牯》诗:“平滩无蚱蜢,烟火足黄昏。” 清 周亮工《桐江阻涨》诗:“笭箵暮集喧如市,蚱蜢朝吹乱若云。”

名字由来:蚱蜢二字是由窄、猛二字转化来的,表示这种昆虫体形狭长,动作迅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