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蚕茧 (《纲目》)
【异名】蚕衣(《说文》),茧黄(《圣惠方》),蚕茧壳(《药材资料汇编》)。
【汉语拼音】can jian
【英文名】Silk Cocoo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mbyx mori L.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茧壳。
【优质产地】山西省阳城县
国家质检总局以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自2006年12月22日起,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该县所辖18个乡镇为“阳城蚕茧”地域保护范围,且当年审请当年就获得了批准。
经专家审查认为“阳城蚕茧”具有良好的品质特性,形成与特殊的地域、气候环境密不可分。农业部蚕桑产业产品质检中心对全国11个蚕茧主产区所生产的蚕茧进行检测对比分析,阳城蚕茧生产的蚕丝上车蚕率达95%以上,解舒丝长大于710m,茧丝长度大于1100m,洁净大于92分,出丝率大于36%,属于质量上乘的蚕茧,“阳城蚕茧”优质方格簇蚕茧被认定为特级,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一,成为全国的品牌产品。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蚕茧,方书多用,而诸家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近世用治痈疽代针,用一枚即出一头,二枚即出二头。煮汤治消渴,古方甚称之。丹溪朱氏言此物能泻膀胱中相火,引清气上朝于口,故能止渴也。
【药材】呈长椭圆形,或中部稍缢缩,长约3~4厘米,直径1.7~2.1厘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皱纹,并有附着的蚕丝,呈绒毛状。其内壁的丝纹很有规律。质轻而韧,不易撕破。未经羽化的蚕茧
,内有黄棕色的蚕蛹1枚以及成蛹前脱下的淡棕色、皱缩的蚕皮。全国养蚕地区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