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药理学 > 正文

白花除虫菊中草药

【药 名】:白花除虫菊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白花除虫菊的花序或全草。

【功 效】:燥湿杀虫、 灭杀阴虱、头虱、体虱、跳蚤、除蚊杀虫 。

【主 治】:用于阴虱、头虱、体虱、疥癣、灭蚊、蝇、跳蚤、臭虫。

【性味归经】:苦,凉。入心、肺二经。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花有毒,花的子房最毒,其次是瘦果。对节足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均有毒;但对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毒性小,因此多用杀蚊、蝇及农作物害虫;对除虫菊制剂敏感的人吸人后引起皮疹、鼻炎哮喘等,如果吞服过量引起恶心、呕吐、胃肠绞痛、腹泻、头痛、耳鸣、恶梦、晕厥等,或有肛门部烧灼及刺痛感,婴儿可有面色苍白、惊厥等症状。

【用法用量】:外用:研粉调敷。

【考 证】:始载于《生药学教科书》。

【中药化学成分】:花序含除虫菊素、箭色素(jaceeidin)、芹菜素、木犀草素、芪菜素一7一半乳粮醛酸甲茎醚、芹菜素一7一葡萄糖醛酸、倍半萜内酯:[ 塔里定 A(tatridin A)、塔里定 B (taridin B)、 (llR)一ll,13二氢塔里定 A(llR)一11, 13一dihydrotatridin 一A]等。 。

除虫菊(Chryaanthemum cinerariaefotiumvis.)全草入药制粉,可用于人体外治疥癣。也用作切花、花境供观赏,花晒干磨粉,可作杀虫药。原产南斯拉夫,现各地均有栽培。

【用药禁忌】《全国中草药汇编》:"本品常作蚊香原料,亦作粉剂或乳油剂。敏感者接触或吸入后,可出现皮疹、鼻炎、哮喘等。吸入较多或吞服,则可引起恶心、呕吐、胃肠绞痛、腹泻、头痛、耳鸣、恶梦、晕厥等。婴儿还可出现面色苍白、惊厥等症。"

【药理作用】杀虫作用:除虫菊对多种昆虫如阴虱、头虱、体虱、蚊、蝇、臭虫和蟑螂等有毒杀作用。昆虫接触除虫菊素后1-2分钟内即出现过度兴奋,运动失调,迅速被击倒和麻痹、死亡。但亦有部分昆虫可于1天后复苏。除虫菊是典型的神经毒,直接作用于可兴奋膜(ex-citable membranes),干扰膜的离子传导,主要影响神经膜的钠通道,使兴奋时纳传导增加的消失过程延缓,致使跨膜钠离子流延长,引起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轴突反复活动,短暂的神经细胞去极化和持续的肌肉收缩。高浓度时则抑制神经膜的离子传导,阻断兴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