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药物 > 正文

利拉鲁肽不良反应

在5项大规模的长期临床试验中,己有超过2500例患者接受了本品单药治疗或本品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加或不加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加罗格列酮联合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定义如下: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 <1/10>:少见不良反应

(,1/1, 000, <1/100),罕见不良反应(,1/10, 000, <1/1, 000);非常罕见不良反应(<1/10, ooo> ;不详(根据现有的数据无法评价)。在每个频率分组中,不良反应都是按照严重性降低的顺序列出。

临床试验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和腹泻非常常见,呕吐、便秘腹痛和消化不良常见。在本品治疗的开始阶段,这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可能更高。上述不良反应通常在治疗持续数天或数周内减轻。头痛和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不良反应。此外,低血糖事件为常见不良反应,而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则非常常见。重度低血糖主要发生在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

表1列出了本品III期临床研究中确定的相关不良反应。该表列出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5%,且其在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在对照组中的发生率。该表中还包含了发生率>=1%、且在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的发生率大于其在对照组中发生率的2倍的不良反应。

表1III期对照临床研究中报告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

在一项本品单药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本品治疗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活性对照组(格列美脲)。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胃肠道疾病以及感染与侵染。

低血糖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确认的低血糖事件均为轻度。未在本品单药治疗的研究中观察到重度低血糖事件。重度低血糖比较罕见,主要发生在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0. 02事件/患者年)。本品与磺脲类药物之外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合用时所观察到的低血糖事件非常少(0. 001事件/患者年)。

大部分恶心均为轻至中度,呈一过性,且很少会导致治疗停止。

图1各周出现恶心不良事件的受试者百分比-长期试验

当本品与二甲双胍联用时,20. 7%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恶心事件,12. 6%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腹泻事件。当本品与磺脲类药物联用时,9. 1%的患者至少报告了1次恶心事件,7. 9%的患者至少报告

了1次腹泻事件。大部分事件均为轻至中度,且呈剂量依赖性。大部分最初出现恶心症状患者在继续治疗情况下,这些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均有所降低。

70岁以上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肠道反应。

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60-90ml/min)的患者接受本品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肠道反应。

退出在长期(26周或更长)对照试验中,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由于不良反应导致的退出率为7. 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为3. 4%。本品治疗组中最常见的导致退出的不良反应为恶心(2. 8% )和呕吐(1.5%) 。

免疫原性与其他含蛋白质或肽类的药物可能具有免疫原性相一致,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之后可能会产生抗利拉鲁肽抗体。平均有8. 6%的患者会产生抗体。抗体形成不会导致本品疗效的降低。

注射部位反应

在长期(26周或更长)对照试验中,约2%接受本品的受试者报告了注射部位反应。这些反应通常都为轻度,而且不会导致停用本品。

胰腺炎在本品长期临床试验期间已经报告了少数(<0. 2%)急性胰腺炎病例。本品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甲状腺事件在所有中、长期临床试验中,全部利拉鲁肽、安慰剂和全部对照药组中甲状腺不良事件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3. 5, 30. 0和21. 7事件/1000患者年;而严重甲状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5. 4. 2. 1和0. 8事件/1000患者年。

在本品治疗组患者中,甲状腺肿瘤、血降钙素升高和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甲状腺不良事件,其发生率分别为0. 5%, 1%和0. 8%。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