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
种名:薯蓣(yù)
拉丁语学名:Dioscorea opposita
别 名:山药、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薯、玉延。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英文名字:nagaimo,yamaimo,Chinese yam,Japanese mountain yam,Korean yam;
《本草纲目》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山药是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之一。
科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
目:薯蓣目 Dioscoreales
科:薯蓣科Dioscoreaceae
属:薯蓣属Dioscorea
种:山药 D. opposita
地理分布
单子叶植物,10属650种,广布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薯蓣属Dioscorea 1属,约80种。原产山西平遥、介休,现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及长江流域的江西、湖南等地区。栽种者称家山药,野生白薯称野山药;中药材称淮山,淮山药、怀山药等。因其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虚佳品,既可作主粮,又可作蔬菜,还可以制成糖葫芦之类的小吃。中国主产于河南省北部,山东、河北、山西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中国栽培的山药主要有普通的山药和田薯两大类。普通的山药块茎较小,其中尤以古怀庆府(今河南焦作境内,含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县)所产山药名贵,习称“怀山药”,素有“怀参”之称,为全国之冠。
现国内有三个地方的山药已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种是“铁棍山药”其产自河南焦作温县;一种是“陈集山药”其产自山东省菏泽市陈集镇,包括“鸡皮糙山药”和“西施种子山药”;一种为“佛手山药”,产地为湖北武穴;另外,江西瑞昌市南阳乡的山药最近也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山药的种类
山药的主要品种有薯蓣、参薯、褐色薯蓣、山薯、野山药、日本薯蓣等。
薯蓣系缠绕草质藤本植物,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少为3片轮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变异大,长3~9厘米,宽2~7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雄花序长2~8厘米,近直立,2~8个生于叶腋,偶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呈明显“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雌花序1~3个生于叶腋。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厘米,宽1.5~3厘米,外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其块茎肉质肥厚,略呈圆柱形,长可盈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有须根。
参薯栽培品的块茎变异大,有长圆柱形、圆锥形、球形、扁圆形而重叠,或有各种分枝。圆锥形或球形的块茎通常外皮为褐色或紫黑色,断面白色带紫色。其茎具4条狭翅,叶片绿色或带紫红色,卵形至卵圆形,顶端尾尖或凸尖,基部心形、深心形至箭形;叶柄绿色或带紫红色;雄花通常2至数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成圆锥花序。蒴果长1.5~2.5厘米,宽2.5~4.5厘米。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药材名淮山,又名理毛条、方山药。主产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其中福建、广东有大量栽培。
褐色薯蓣,叶表面网脉明显,茎具有4~8条棱,茎、叶柄和叶片干时常呈红褐色。花期7月至翌年1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生长于海拔100~1950米的山坡、路旁、山谷杂木林中或灌木丛中。广西、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福建及浙江等地有分布。
山薯为块茎长圆柱形,干时外皮不脱落。叶片纸质,宽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长4~14厘米,宽1.5~8厘米,顶端渐尖或尾尖,基部变异大,近截形、圆形、浅心形、宽心形、深心形至箭形,有时为戟形,两耳稍开展。有时重叠。蒴果三棱状扁圆形,长1.5~3厘米,宽2~4.5厘米,花期10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生长于海拔50~1150米的山坡、山凹、溪沟边或路旁的杂木林中。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筹地。
野山药,又名戟叶薯蓣,叶片短三角状卵形,叶基深心耳形。叶缘常3浅裂至3深裂,质薄,叶腋无珠芽。主产宝岛台湾。
日本薯蓣,叶片三角状披针形,长椭圆状狭三角形至长卵形,基部心形至箭形或戟形,有时近截形或圆形,叶缘无明显3裂,雄穗状花序通常2至数个或单个着生于叶腋。蒴果长1.5~2厘米,宽1.5~3厘米。花期5~10月,果期7~11月。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日本的山药需求量每年85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