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茜草根名家论述

①《纲目》

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

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名医别录》言其久服益精气轻身,《日华子》言其泄精,殊不相合,恐未可凭。

②《本草经疏》

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

主痹及疸。

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痹者血病,行血软坚。

则痹自愈。

③《本草汇言》

茜草治血,能行能止。

余尝用酒制则行,醋炒则止。

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

配归、芍用,大能有益妇人。

④《本草新编》

茜草,但止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

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徒虚语耳。

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

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出而不再沸,否则血症未有不再发者也。

⑤《本草正义》

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

古今说解,都无异义。

而《本经》主治,独以寒湿二字为冠,最为不伦,虽各本无不尽同,然病情药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传写之讹,不可望文生义,曲为附和。

及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

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

古人论痹,本有热痹一侯,此必不可与上文寒湿连属读之,而谬谓可治寒痹、湿痹也。

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清热逐瘀,缪仲醇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其说甚是。

补中以清热,言热淫于里,则中气伤,惟去其热,清其血,则中得其补,经文最简,皆当观其会通,并非泛泛言之。

⑥《别录》

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

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

崩中亦以龙雷大亢之时而言,如其所失太多,阳气已馁,即非所宜。

踒跌必有血瘀,瘀则蕴而生热,故宜清热行瘀。

蛊毒皆南方热淫之毒,清血热者必能解毒。

陈藏器谓蘘荷与茜,主蛊为最。

惟膀胱不足-证,殊属费解,姑且存而不论,以俟知者。

大明止鼻洪,尿血,月经不止,痔瘘疮疖,皆指火邪太亢者言之。

又谓治产后血运,则惟肝阳有馀,恶瘀不畅者为宜,而血脱发晕,必非所宜。

濒湖谓通经脉,则以血热瘀结者为宜,又谓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亦惟血热痹着者宜之,即《本经》之治风痹,《别录》之主踒跌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