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麻黄附子甘草汤各家论述

1.《沈注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中以附子固护表里之阳,且助麻黄、甘草通阳散邪。俾邪出而真阳不出,即开鬼门之变法也。……麻黄、附子一散一补,固本通阳,则病去而不伤阳气。

2.《准绳·伤寒》: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寒气。

3.《金鉴》:此少阴脉而表反热,便于表剂中加附子以预固其阳,是表热阳衰也。夫发热无汗太阳之表,脉沉但欲寐少阴之里,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太阳之微阳外亡。惟附子与麻黄并用,则寒邪散而阳不亡,此里病及表,脉沉而当发汗者,与病在表脉浮而发汗者迳庭也。若表微热则受寒亦轻,故以甘草易细辛,而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少间矣。

4.《古方选注》:以熟附固肾,不使麻黄深入肾经劫液为汗,更妙在甘草缓麻黄,于中焦取水谷之津为汗,则内不伤阴,邪从表散,必无过汗亡阳之虑矣。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