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收涩药
【性味归经】苦,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入肾、大肠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于防治痢疾,睾丸肿痛,阴囊湿疹。
【各家论述】
①《四川中药志》治膀胱疝气,睾丸肿痛,肾囊风痒。
②《中华本草》主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遗尿,尿频,白带,子宫脱垂,痢疾,痹痛,疝气,睾丸肿痛,湿疹,疮疖肿痛
③《中国本草彩色图鉴》根、幼枝用于氙气,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吐血,咳血,大肠出血,遗精,睾丸肿痛,肾囊风痒。根皮用于腰痛劳损。全株用于消肿利水,止呕吐,亦防治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
①《全国中草药汇编》1~2两(30-60克)。
②《中华本草》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