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药理学 > 正文

骨化三醇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慢性肾功能不全早期即可发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造成高转化型肾性骨病。引起SHPT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低钙血症和骨化三醇[1,25(OH)2D3]的缺乏,补充1,25(OH)2D3(罗钙全)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不同水平iPTH对骨代谢的影响及所造成的病理改变不一致,因而在治疗上应有所区别。我院采用不同剂量的罗钙全对34例SHPT患者进行了20周的对照性观察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所选择病例有以下标准:(1)年龄20~70岁;(2)慢性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治疗;(3)继发甲旁亢,血中全段iPTH水平>200pg/ml;(4)血钙<2.75mmol/L,血磷<2.26mmol/L;除外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严重感染、药物过敏患者,以上病例治疗前至少2周均未使用过维生素D、钙剂及钙磷结合剂。本组观察病例共34例,男18例,女16例。1.2给药方法:将所选34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C组3个观察组,A组7例口服罗钙全每周2次,每次4μg;B组18例,口服罗钙全每周2次,每次2μg;C组9例,每日口服罗钙全0.25μg。每组各观察20周。用药期间若血钙>2.75mmol/L或血磷≥2.26mmol/L,或钙磷结合率>70,则首先考虑改用1.25mmol/L[Ca2+]透析液。若无效则考虑剂量减半。

1.3观察指标:于治疗前2周内测定空腹血iPTH、血钙、血AKP、血磷各项指标,治疗开始后每月查iPTH1次。治疗开始第4~8周,每2周查血钙、血AKP、血磷1次,以后每4周测1次。途中部分患者因高钙血症或其他原因退出观察,故治疗后第4周、12周、20周的观察数目有变化。

1.4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对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剂量组间疗效对比用不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血iPTH的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3组治疗第4周iPTH均有下降,A组于第12周、20周下降差异有显著性,B组于4周、12周、20周下降差异均显著,C组第4周、第12周虽有所下降,但不显著,第20周下降显著,用不配对χ2检验对照A、B组4周、12周、20周iPTH下降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3组治疗各时期iPTH测定结果(略) 2.2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KP)的测定

各组在治疗4周后血钙均有所升高,A、B2组在各时段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A组各时段增高均值为28%,B组各时段增高均值为19.1%,C组各时段有增高,但不显著,均值为8.6%。A、B、C3组血磷为下降趋势,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也未降至正常范围。C组于第20周血磷有所升高。

2.2.3AKP的变化:A、B、C3组均有所下降达正常范围,且B组各时段均值显著下降达到正常范围。见表2。表2A、B、C3组治疗前及治疗终点血钙、血磷、血AKP测定结果。

2.3不良反应:A组有2例在治疗4周发生一过性肝酶(AST)升高,考虑与用药有关。B组有2例发生胃部不适,A组2例、B组1例分别发生顽固性瘙痒的一过性瘙痒,应为高钙、高磷血症引起。其他有头痛、恶心各1例。

3讨论:SHPT引起的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对于SHPT的药物治疗,一方面要纠正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更重要的是使用治疗剂量的骨化三醇,既可以提高血钙又可以降低iPTH,但对高磷血症无显著改善作用[1],本组的观察治疗也证实这一点。从本组的观察可见,无论是冲击疗法还是每日口服用药,罗钙全对继发性甲旁亢均有疗效,与文献报道相同[2]。应用罗钙全治疗后,各剂量组血磷均无显著性下降,提示罗钙全对降低血磷无显著作用。B组在治疗第4周、12周、20周时AKP均有显著降低,每天0.25μg组在治疗第20周AKP显著降低,根据本组病例观察结果,有以下4点体会:(1)口服罗钙全是治疗SHPT的有效方法,治疗前iPTH200ng/L者则宜采用冲击疗法。(2)两种剂量的冲击疗法中,每周2次4μg与2μg组间对比降低iPTH、纠正低血钙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而且每周2次4μg的给药剂量更易产生高钙血症,所以冲击疗法以每周2次2μg为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