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二氧化钛的安全性包括吸收,分布,新陈代谢,排泄以及急性短期和长期的毒性。“二氧化钛为难溶化合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几个物种进行研究,显示摄取二氧化钛后既没有大量的吸收也没有组织的沉积。关于可溶性钛化合物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结论。有价值的记载论述吸收少量的钛离子没有毒性影响。这样就没有必要规定人类每日摄取量。”
在鼠类中进行研究新生物利用率,评论提议者对不同级别的二氧化钛吸收、分布和排泄进行描述。
1.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thick platelet),金红石二氧化钛(厚片)
2.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thin platelet) 金红石二氧化钛(薄片)
3. rutile titanium dioxide (amorphous) 金红石二氧化钛(不定形)
4. anatase titanium dioxide (amorphous).锐钛矿二氧化钛(不定形)在服用含有片状金红石二氧化钛、不定形金红石和锐钛矿二氧化钛之后,雄性和雌性鼠的吸收速度和排泄过程以及钛分布。三个动物群每个性别每个时间点接受或者指定食物或者含有二氧化钛四种类型之一的食物。四种形式的二氧化钛放入食物中,表明的浓度为200 mg/kg(大约近似于体重每公斤30毫克)。当指定的食物代替了治疗的食物之后,这些食物又连续喂给鼠类7天,当停止服用治疗性食物后,二氧化钛在组织(肝脏、肾、肌肉和血液)和尿以及面部收集超过72小时的容量诱导一对血浆原子发射光谱(ICP-AES) 而导致动物群分别在1小时、24小时和72小时死去。
二氧化钛主要的通道是经过面部。所有二氧化钛涉及的组群排泄的排泄物每个收集间隔(0 - 24,24 - 48,48 – 72小时)是相同的。雄性鼠服用范围为1.1-2.2mg,雌性鼠服用范围为1.1-1.3mg,当停止服用二氧化钛食物后,计算72小时内面部钛排泄的总量。尿排泄的钛量一般低于极限量(<0.04 mg/l)。所有组的血液中钛浓度也低于0.04 mg/l,而肝脏、肾和肌肉中低于检测极限(<0.1 - <0.2 mg/kg wet weight)或者大多数动物服用含二氧化钛的食物湿重范围为0.1 - 0.3 mg/kg。这些结果表明当服用含二氧化钛200 mg/kg食物后,在组织中并没有钛的积累,对照早期研究报道:大鼠服用高浓度的二氧化钛(100000 mg/kg diet)至少30天(West and Wyzan 1963),在肌肉中只累积少量钛。
毒性和致癌性研究
致癌性研究50组每组由不同性别的334只大鼠和小鼠组成,剂量为每kg 食物含0,25000 and 50000 mg二氧化钛,服用103周(NCI,1979)。增加甲状腺C-细胞的注射发现在雌性大鼠产生腺瘤或者癌,但是这些增加既不是统计的重要部分也不是值得考虑与试验化合物有关的部分。在其他组中进行肿瘤注射,比控制者并没有明显提高。慢性饮食研究0,1,2 and 5%二氧化钛涂在云母上334只大鼠130周没有显示毒性或致癌影响(Bernard et al.,1990)。
评价
既然不同形式的二氧化钛在生物利用率上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应该对比毒性剖面,并且推断不同形式。专家委员会目前采用JECFA对二氧化钛的评价,并指出它得到更多近来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研究的支持。
结论和建议
二氧化钛金红石和锐钛矿两种形式化学性质接近而晶形结构和折光性不同。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新的生物利用率研究显示这两种形式的生物利用率本质相同,所以毒理性数据可以用于任意一种形式。虽然评论显示提议者提供片状金红石二氧化钛的使用,但是金红石二氧化钛的片状或不定形都能在目前任何应用领域代替锐钛矿二氧化钛。金红石二氧化钛片状或不定型的应用不会引起任何安全性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