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体成熟后,由白色逐渐转为桔黄色,此时,室内应增加光照白,白天利用自然散射光,保持200勒克斯,晚间可利用日光灯作光源,每天应不少于10h光照,以促使菌丝体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待料面突起,并形成小米粒状原基时,要适当通风,补充新鲜空气,保护室内温度18℃-22℃,并提高空气相对温度至80%-85%。如湿度太大,易使培养基提早失水而影响产量。蛹虫草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在子实体形成后,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培养瓶与光源的相对方向,或调整室内光源方向,以保证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形态,从而提高产量。待子实体不再生长,其顶端出现许多小刺时,表明已成熟。采收时,用无菌镊子钳出子实体,然后再加少许营养液,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0d左右,又可长出第二批子座。采收下的子实体晾干或低温烘干后出售。暂不出售,应密封好置低温干燥处贮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