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本植物 > 正文

沙冬青变异分析

1、花器官发生

沙冬青

在自然生境及迁地保护条件下,蒙古沙冬青均为两性花,而新疆沙冬青在自然条件下为两性花,在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中表现为雄全同株。从花器官发生看,新疆沙冬青的两性花是按花萼、花瓣、外轮雄蕊和心皮、内轮雄蕊的顺序发生;花萼的发生顺序无方向性;两轮雄蕊的发生时间部分重叠,且对萼雄蕊比对瓣雄蕊发生得早,是轮列雄蕊群普遍和原始的发生类型。雄花并不是其两性花在发育过程中雌蕊的败育形成的,而是在花芽分化时就没有雌蕊原基的发生。该结果说明环境条件的变化对蒙古沙冬青的性系统没有影响,但对新疆沙冬青的影响较大。

2、开花物候

在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在开花频率、花序开花顺序、开花振幅曲线及单花寿命等参数上相似,但在始花时间、单株花期、花序开花数及开花持续时间与频率分布、开花振幅等参数上明显不同,表明其开花物候既受系统发育限制,也可能与其进化历史及所处的环境异质性有关。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新疆沙冬青的开花频率、花序上花的开放顺序及单花寿命均相似,说明这些特点是受遗传和系统发育限制的;但其始花日期、进入开花高峰期的时间、开花持续时间、每花序的开花数与开放持续时间均明显不同,表明生境条件(如海拔、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和土壤类型等)对新疆沙冬青的开花物候具明显影响。

3、繁育特性

沙冬青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雌、雄蕊同时成熟,单花花粉量、P/O值、花粉败育率和胚珠数差异不显著,花粉活力变化曲线相同,但花粉寿命和展现频率不同,蒙古沙冬青单花内雄性功能持续时间为25h,新疆沙冬青为28h。这些特性对于降低传粉者在单次拜访中转移所有花粉的风险、保障传粉成功具有适应意义。新疆沙冬青的柱头可授期比蒙古沙冬青稍长。授粉实验表明二者都有自发的自花传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属于混合式交配系统。此外,新疆沙冬青不同年份间花序上的雄花数存在显著差异,但雄花比率无显著差异,植株上先开的花序中雄花比例较大;雄花、两性花中单花花粉量、花粉败育率、花蜜分泌量及糖浓度无显著差异,但单花寿命及花粉展现时间明显不同,雄花的单花持续时间和花粉散布时间比两性花短,花粉输出比两性花更有效,表明雄花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利用形式。不同生境中,新疆沙冬青花部数量性状无显著差异,雌蕊中胚珠数相近,花粉活力变化曲线相同,但其迁地保护条件下的单花花粉量、P/O值比自然生境中高,花粉展现时间集中,单花内雄性功能持续时间短,柱头可授期短;说明环境条件对新疆沙冬青的性表达具明显影响。

4、传粉生态学

沙冬青 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的泌蜜量和糖浓度无显著差异,开花当天泌蜜量的变化曲线与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相吻合,第2d泌蜜量达到高峰;访花昆虫种类相同,主要传粉昆虫为西方蜜蜂(Apis(s.str)melliferaLoinaeus.)及淡脉隧蜂属(Lasiglo um .)和隧蜂属(Halictu .)各一种。一天内西方蜜蜂拜访蒙古沙冬青的高峰期是14:30-15:30,淡脉隧蜂属的在12:30-13:30之间。两种植物的花药开裂数量、泌蜜高峰期与昆虫访花高峰是高度吻合的。不同生境中,新疆沙冬青单花泌蜜动态基本一致,在开花第2d达到高峰,但其泌蜜量和糖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传粉媒介也不相同,迁地条件下的泌蜜量和糖浓度均高于自然生境,自然种群的传粉媒介主要是瓦氏条蜂Anthophora(Dasymegilla)waltoniCockerell及切叶蜂Megachile(Chalcodoma),和隧蜂属各一种(Halictu .),昆虫访花频率很低,其中切叶蜂属和瓦氏条蜂的访花高峰期是14:30-15:30、隧蜂属在16:00-17:00之间。结实结籽格局:在迁地保护条件下,两种沙冬青果序顶端的结实频率最低且果实最小,花序中的结实数和果实大小与位置有关,果柄端和柱头端胚珠的败育比例均较高,呈现出相似的胚珠非随机败育格局;但两种植物果实的开裂速率不同,新疆沙冬青的果实成熟持续时间比蒙古沙冬青短,花序开花数、结实数、Fr/Fl值均比蒙古沙冬青的低,果实小,S/O值高,种子单粒重轻。在不同生境中,新疆沙冬青的花序开花数、结实数、Fr/Fl值和S/O值存在显著差异,但年份间差异不显著;果实产量与花序开花数成正相关,花序中的结实数和果实大小与其在果序中的位置有关。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