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利川的黄连生产发展迅速。1955-1956年先后建立了国营福宝山药材场和谋道三合药材场(集体),成为利川黄连栽培示范基地。1954-1957年,全中国黄连年平均收购量为179.5吨,利川同期年平均收购黄连32吨,仅占全中国收购总量的18.3%。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连生产有了新的转机,并出现持续发展的局面。在这期间开展的精细育苗、林间套种黄连、相关病虫害防治等研究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保证了黄连生产得以持续稳定的发展。1976年利川县被定为中国重点黄连种植基地。1980年,利川黄连种植面积达到753公顷,产量140吨,跃居全中国第一位。1985年底,利川被列为黄连商品生产基地。
2003年9月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利川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黄连利川论坛”被认为是利川黄连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截止到2009年底,利川黄连种植面积超过7000公顷,年产量3000吨。这其中,建南镇的黄连种植面积就达1666公顷,是利川黄连的核心产区。2009年8月利川政府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递交了申报利川建南镇为“中国黄连第一镇”的申请,力图将建南建成“全国黄连种植示范乡镇”,开创利川黄连产业发展新局面。
到2010年,利川市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