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鸦糊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
长叶紫珠、牛舌癀、鱼胆(《中国树木分类学》)、猴草、粗糠草、粥香(《福建民间草药》),没翻叶、大麻雀米、鸡米树、菜子木、红泡果(《贵州民间药物》),爆竹子、路金子、百子爆、米筛花、米筛子、大叶鲤鱼泻子、毛风(《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老鸦糊的根、茎、叶、果实。
【植物形态】
老鸦糊灌木,高达3米。小枝有粗糠状短柔毛或平滑无毛。叶对生;阔椭圆形以至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下面疏生星状毛及腺点;叶柄长0.5~1厘米。 密生的聚伞花序,径2~3厘米;总梗有短柔毛,与叶柄等长或短于叶柄;花水红色;萼短钟状,截形;花冠短筒状,4裂;雄蕊4,长7毫米,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花药广椭圆形;雌蕊1,子房4室。核果,堇紫色,径3~4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旷野间。分布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广东、福建等地。
【采集】5~10月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苦辛,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有小毒。
②《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辛。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凉,味涩。
【功用主治-老鸦糊的功效】
祛风,除湿,散瘀,解毒。
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尿血。
①《植物名实图考》:截疟。
②《福建民间草药》:驱风除湿,杀虫解毒,散结化瘀。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收敛止血,祛风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