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处方药 > 正文

加替沙星注射液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

体外试验和临床使用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

1.革兰氏阳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

2.革兰氏阴性杆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

3.其它微生物: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杆菌、肺炎支原体。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Ames试验中本品对多种菌株无致突变作用,但是对体外沙门氏菌株TA102有致突变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的基因突变和中国仓鼠CHL/IU细胞的遗传学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类似的结果在其他喹诺酮类的药物也可见,这可能是由高浓度下本品对真核生物的II型DNA拓扑异构酶的抑制作用所致。本品经口和静脉给药的小鼠微核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细胞遗传学试验、大鼠经口给药的DNA修复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对大鼠经口给予剂量高达200mg/Kg, (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计,与人的最大推荐剂量等效),对大鼠生育力和生殖无不良反应。大鼠和家兔经口给予剂量分别达150mg/Kg或50mg/Kg(以[AUC]计,约为人体最大推荐剂量下的 0.7倍和1.9倍),未见有致畸胎作用。但是,大鼠的器官在形成期,经口或静脉给予剂量分别达200 mg/Kg和60mg/Kg可引起胎仔骨骼畸形;经口和静脉给予剂量分别≥150mg/Kg和≥30mg/Kg时,可引起胎仔骨骼骨化延迟,包括出现波形肋骨。提示在此剂量下,有轻度的胎仔毒性。此毒性在其他的喹诺酮类药物也可见。

大鼠在妊娠后期的最初阶段经口给药剂量达200 mg/Kg,并持续给药至哺乳期,可见后期的植入后胚胎丢失增加和新生仔鼠和围产期的死亡率升高。这些发现提示了本品的胎仔毒性。

致癌性:B6C3F1小鼠经掺食给药18个月,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90 mg/Kg和81mg/Kg(以[AUC]计,约为临床上人体最大推荐剂量下的0.13倍和0.18倍);Fischer344大鼠经掺食给药2年,雌、雄动物剂量分别为139mg/Kg和47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下的0.81倍和0.36倍),结果均未提示本品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是雄性动物当剂量达100mg/Kg(以[AUC]计,约为人最大推荐剂量下的0.74倍)时,与对照组相比,可增加巨粒细胞淋巴(LGL)白血病的发生率,尽管这种增加稍高于已有历史性对照的范围,但是并不能认为雄性动物高剂量下的这些发现会影响到本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