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症状
除少数病人有短暂(1~2日)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昏、疲倦、腹胀和轻度腹泻外,为突然起病,病情轻重不一,轻型占有相当数量(埃托型约有75%的隐性感染者和18%的轻型病例)。
一、潜伏期
绝大多数为1~2日,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5~6日。
二、泻吐期
大多数病例突起剧烈腹泻,继而呕吐,个别病例先吐后泻。腹泻为无痛性,亦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可自数次至十数次,甚至频频不可计数。大便性质初为色稀水便,量多,转而变为米泔水样。少数病例出现血水样便。呕吐为喷射状,次数不多,也渐呈米泔水样,部分病例伴有恶心。肛温可达37. 2℃~38.5℃。此期持续数小时,多不超过2日。有O139弧菌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的报道,尚未能排除是否偶然现象。
三、脱水虚脱期
由于严重泻吐引起水及电解质丧失,可产生以下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神态不安,表情恐慌或淡漠,眼窝深陷,声音嘶哑,口渴,唇舌极干,皮肤皱缩、湿冷且弹性消失,指纹皱瘪,腹下陷呈舟状,体表温度下降。
2、循环衰竭:由于中度或重度脱水,血容量显著下降及血液极度浓缩,因而导致循环衰竭。患者极度软弱无力,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速,心音弱且心率快,严重患者脉搏消失,血压不能测出,呼吸浅促,皮肤口唇黏膜发绀。血液检查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血浆比重等的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由于脱水及循环衰竭,使肾血流量减少及肾小球滤过压下降,因而出现少尿或无尿,尿比重增高(1.020以上)。如每日尿量少于400ml,则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到障碍,因而血液中尿素氮或非蛋白氮、肌酐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产生肾前性高氮质血症。
3、电解质平衡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泻吐丢失大量水分及电解质后,可产生血液电解质的严重丧失。患者粪便中钠及氯离子的浓度稍低于血浆,而钾及碳酸氢根离子则高于血浆,但粪便中阳离子的总和及阴离子总和与血浆相等,故脱水性质属等渗性。在输液前,由于血液浓缩,测定患者血浆钠、钾、氯的离子浓度常表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钾离子甚至可以升高,但实际上患者体内缺钠缺钾已很严重,如治疗中继续输入不含电解质的溶液,则可立即使血液稀释产生低血钠及低血钾症。缺钠可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及腹直肌最常见)、低血压、脉压小、脉搏微弱。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表现为全身肌肉张力减低,甚至肌肉麻痹,肌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音减弱,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Q-T时限延长,T波平坦或倒置,出现U波等),缺钾还可引起肾脏损害。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丧失,产生代谢性酸中毒。尿少及循环衰竭又可使酸中毒加重。严重酸中毒时可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深长,血压下降。
四、反应期及恢复期
脱水纠正后,大多数病人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病程平均3~7日,少数可长达10日以上(多为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合并症者)。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性反应,以儿童为多,这可能是由于循环改善后大量肠毒素吸收所致。体温可升高至38~39℃,一般持续1~3日后自行消退。
疾病危害
由于该疾病传播快,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自1817年以来曾发生过6次世界性大流行,均波及我国。1961年以来由埃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取代古典生物型引起的第七次世界性大流行仍在进行,至上世纪80年代发病人数逐年减少到大流行的初期水平,但波及的国家却增加到3倍,并于1991年首次在南美洲发病,在秘鲁广泛流行。根据资料报道,自1991年至1993年末,该国共发生212 642例霍乱占南美洲病例总数的67%。同期内霍乱流行波及中南美洲15个国家,累计病例731 312例,死亡6 323例,流行过程十分惊人。事实上,霍乱已在拉丁美洲呈地方性流行,CDC检测证明,秘鲁流行的菌株为埃托生物型的Inaba型霍乱弧菌。另一方面,1979年以来,在孟加拉国一直流行着古典生物型霍乱(1982年9月大量发现),并于1992年在南亚发生了O139群霍乱的流行。在6个月的时间内,沿着孟加拉湾海岸线,到印度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及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广泛流行。同年12月底,仅加尔各答即发生病例15 000余人,患者临床症状重,病死率高(3.2%)。1993年头1个月内,孟加拉国南部发病1万例,病死率达5%。疫情迅速蔓延,相继波及泰国、中国、马来西亚、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1994年4、5月间缅甸发生O139霍乱暴发。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日本、爱沙尼亚、德国和瑞士等国家或地区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事实上构成超越国界、洲界的大流行态势。1993年5~9月,我国新疆阿克苏及喀什地区的5个县(82. 5%的病例在柯坪县)发生了O139霍乱暴发流行,病人200例,带菌者225例,总发病率1. 29/10万,病死率2%,人群感染率2.74/10万。2010年由于海地地震污染水源,造成当地霍乱流行统计表明,至2010年12月19日,有10万余人染病,导致2535个死亡病例。现在霍乱每年有550万人发病,12万人丧生。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因中,霍乱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