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地区,主产河北、安徽、东北及内蒙古。生于阴坡、草地、河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涝、怕干旱,耐寒性较强,冬季气温-20℃时根可以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地和沙土地外均可种植。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粗性土不宜栽培。忌连作。
采制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将根编成辫形后晒干。生用或密炙用。
性状
根茎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下端偶有末除尽的母根,质梢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化学成分根含紫菀酮(shionone)、槲皮素、无羁萜、表无羁萜和挥发油,尚含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得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性味性温,味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