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天冬医学作用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

【注射剂】:生药干品,研碎,用70%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浓缩至1:4,注入95%乙醇使醇浓度达70%~80%,滤去沉淀,浓缩,去醇用注射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生剂5克,过滤,将澄清液灌封于2毫升的安瓿中,清毒。

宜忌 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嗽者,皆忌服。

【药理】

(1)水煎剂、乙醇制剂在肿瘤组织培养液中对人体分离的直肠癌、结肠癌、纤维肉盗的癌细胞有抗癌作用;对白血病患者的细胞的呼吸与脱氢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天冬酰胺经动物实验有镇咳与祛痰作用。

(3)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深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药性】

甘、苦、寒。归肺、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制法】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纺锤形,略弯曲,长5~18cm,小段直径 0.5~2cm 。有不透明的细心。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光滑或具深浅不等的纵皱纹,偶有残存的灰棕色外皮。质硬或柔润,有黏性,断面角质样,中柱黄白色。薄片淡黄棕色,可见中间黄白色中柱。气微,味甜、微苦。含天冬酰胺、B-谷甾醇、葡萄糖等。以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鉴别】本品横切面:根被有时残存。皮层宽广,外侧有石细胞,石细胞浅黄棕色,长条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110 μm,壁厚,纹孔及孔沟极细密,有的断续排列成环;黏液细胞散在,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椭圆形黏液细胞中,针晶长40~99μm。内皮层明显。中柱韧皮部束和木质部束各31~135 个,相互间隔排列,少数导管深入至髓部,髓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

【化学成分】

块根含天冬酰胺(asparagine)及瓜氨酸、丝氨酸、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等19种氨基酸, 还含β-谷甾醇、5-甲氧基甲基呋喃甲醛(5-methoXy-methylfural)、葡萄糖、果糖.尚含多种低聚糖:三聚糖(Ⅰ)、四聚糖(Ⅱ)、五聚糖(Ⅲ)、六聚糖(Ⅳ)、八聚糖(Ⅴ)、九聚糖(Ⅵ)和十聚糖(Ⅶ),另含多种螺甾甙类化合物, 如天冬甙-Ⅳ~Ⅶ(asp-Ⅳ~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药理作用】

天冬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与体液免疫、广谱抗菌、止血和抗白血病等作用;天冬酰胺有镇咳和祛痰作用.心,趁热除去外皮, 洗净,干燥.切薄片, 生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效】

养阴润燥, 清火,生津.

【应用与配伍】

1。用于阴虚肺热的燥咳或劳嗽咳血.能养阴清肺润燥.治燥热咳嗽, 常配麦冬、沙参、川贝母等同用,治劳嗽咳血, 或干咳痰粘,痰中带血, 常配麦冬、川贝母、生地黄、阿胶等同用.

2.用于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 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能滋肾阴, 清降虚火,生津润燥.治肾虚火旺, 潮热遗精等,常配熟地黄、知母、黄柏等同用;治内热消渴, 或热病伤津口渴,常配人参、生地黄等同用, 如《温病条辨》三才汤;治热伤津液的肠燥便秘,可与生地黄、玄参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 10~15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