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本植物 > 正文

地豆春季管理

一、及时破膜接苗。我省开春后气温逐渐升高,要不定期检查地膜覆盖马铃薯的出苗情况,做到及时破口接苗。在出苗处将地膜破一小口引出幼苗,并用湿土封住膜孔,以防跑墒降低膜内温度,切忌破膜过晚而烧苗。

二、早施提苗结薯肥。田间薯进入齐苗期,应追施一次速效提苗肥,每亩用腐熟人粪尿200公斤,或每亩施碳酸二氢铵25公斤加硫酸钾5~8公斤兑水进行条施;在现蕾期施一次结薯肥,每亩用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施于植株周围,要注意施化肥不能沾到叶片和直接接触到根部,以防伤苗。

三、及时抗旱排渍。对表面发“白”干旱的田块,要及时进行灌水抗旱,灌水应采用半沟跑马水法,待土壤湿润后立即排水;对春雨季节雨水较多,应及时进行清沟排渍。特别是后期更应加强水分管理,干旱或积水都易造成马铃薯畸形和裂薯而影响品质。

四、早培土、培高垄。马铃薯培土可使植株埋入土下的节数增多,增加匍匐茎的数量,形成更多和更大的块茎,防止干旱裂畦,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在苗期株高10~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第一次适当培土,做到锄通垄背、靠紧垄眼、除尽杂草、不伤根苗;在苗高2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5~7厘米;在开花前进行第三次中耕锄草,高培土,以利于结薯。

五、防治低温冻害。我省马铃薯常受倒春寒低温冻害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冻伤死苗,在栽培上采取以下措施可防止或减轻马铃薯低温冻害。

1.化学调控。在现蕾期,每亩用15%多效唑35克加水60公斤均匀喷雾,可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增厚、茎秆增粗、叶色加深,增强抗寒力,可有效减轻霜冻寒害,同时可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2.增施热性肥料。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因热性肥料可增加地温,钾能影响细胞的透性,提高细胞的浓度,因而增强抗寒性。

3.盖草保温。在寒潮来临前,在马铃薯植株上盖草保温,防止冻害。

4.灌水保温。在寒潮降温来临前1~2天,往畦沟灌半沟水,畦面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即排干水。

5.熏烟驱霜。在霜冻来临当夜,用炉或废旧铁桶装稻谷壳或锯木屑泼少量废柴油或废机油,上面覆盖少许土,每亩放5~6个,进行熏烟,改变小气候,达到驱霜防霜目的。

6.及时洗霜减轻冻害。下霜后应早巡查,发现植株有霜,抓紧在早晨化霜前及时喷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缩小温差,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治马铃薯病虫害应掌握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加强肥水管理,控制田间湿度,创造有利于植株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

1.晚疫病防治:

一是施用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在出苗率达95%时,要及时喷施保护性药,即: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每次用药量175~225克;或70%安泰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50~200克;或75%猛杀生,每亩每次用药量125~150克;或68.75%易保,每亩每次用药量75~94克预防的效果很好。

二是及时施用治疗性药剂进行防治。当田间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每亩每次用68.75%银法利(氟菌·霜霉威)60~75毫升;或72%克露(霜脲·锰锌)100克;或52.5%抑快净(恶唑菌酮·霜脲氰)27克;或85%克普定(波尔多液·霜脲氰)80~100克等。并且每隔7~10天重复施用,连续4~5次,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防效更好。

2.病毒病防治:

田间若出现皱缩花叶、卷叶、叶片萎蔫症状的病株应及时拨除。拔除的植株要用不漏泥土的容器或塑料袋装运出种薯田烧毁,严禁随地倾倒或直接掩埋,以防止病原物通过土壤或地下水蔓延传播。

3.地下害虫防治:

主要防治地老虎、蝼蛄等,一是用乐斯本颗粒剂、地虫速杀颗粒剂与基肥混合撒于施肥沟内(或结合培土时施用),以毒杀为害苗期的地下害虫;二是结合第一次淋肥时,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或高效氰菊脂2000倍液等喷雾保苗。

4.蚜虫防治:

在齐苗后和开花前,亩用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0克或10%蚜虱净15克+病毒A500~700倍液,兑水50千克喷雾2~3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