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皂角刺
【别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汉语拼音】:zaojiaoci
【英文名】:ChineseHoneylocustSpine,SpineofChineseHoneylocus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GleditsiasinensisLam.[G.horridaWilld.] 2.GleditsiajaponicaMiq.[Ghorrida(Thunb.)Makino]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
【归经】:肺经
【性味】:辛,温。①《纲目》:辛,温,无毒。②《医林纂要》:辛咸,温。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有小毒。
【考证】: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科属分类】:豆科
【功效分类】:活血药,祛风药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切片,晒干。
【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生态环境】:1.生于路边、沟旁、住宅附近。 2.生于山地林中。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