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医药 > 正文

吡哌酸不良反应

吡哌酸的毒性较低,副作用较少,很少有因副作用严重而停药者。但如用药量增大,则副作用的发生率也不良反应-药疹相应增加。

1、较多见的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7%,表现为恶心、嗳气、上腹不适、食欲减退、稀便或便秘等。

2、较少见的为皮疹或全身瘙痒。

3、偶可出现眩晕、头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增高等,以上反应均属轻微,停药后迅速消失。文献中曾有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症(Lyell综合征)的个别病例报道。

4、可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可有头痛,头晕,嗜睡,口炎等、引起过敏反应,皮疹,瘙痒,药热,面浮肿,白细胞减少、严重者偶有过敏性休克、该品的毒性较低、不良反应较少,但如应用剂量增大,则不良反应出现率也相应增加。

5、较多见的反应为胃肠道不适(5%~7%),可表现为恶心、嗳气、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便秘或稀便等。有时可导致氨基转移酶、肌酐、BUN等值上升,也可引起头痛、头晕、倦怠、口渴、口炎等反应。也有过敏反应发生,如皮疹、瘙痒、发热、颜面浮肿,以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