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欧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国自七十年代起从国外引进种子和球茎,分别在北京、庐山、昆明等地试种,已取得可喜成果。由于生物工程科学的发展,对秋水仙碱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各地都在扩大种植面积。
形态: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球茎卵形,外皮黑褐色。茎极短,大部埋于地下。叶披针形,长约30cm。8~10月开花。每葶开花1-4朵,花蕾纺缍形,开放时漏斗形,淡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约7-8cm。 雄蕊比雌蕊短,花药黄色。蒴果,种子多数,呈不规则的球形,褐色。
应用:十九世纪时就开始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坐骨神经痛和关节炎等,后来又发现它对乳腺癌、宫颈癌、急性淋巴细胞的白血病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秋水仙素(从秋水仙球茎中提取),能诱导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加倍浓度大约为0.1~1%)形成多倍体,对培育花卉和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