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成药 > 正文

四神丸来源

肾泄,又称五更泄、鸡鸣泻,多由命门火衰,火不暖土,脾失健运所致。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 也,故人亦应之。”五更正是阴气极盛,阳气萌发之际,命门火衰者应于此时,因阴寒内盛,命门之火不能上温脾土,脾阳不升而水谷下趋,故令五更泄泻。正如《医方集解》所云:“久泻皆由肾命火衰,不能专责脾胃”;脾失健运,故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脾肾阳虚,阴寒凝聚,则腹痛、腰酸肢冷。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脾肾阳虚,阳气不能化精微以养神,以致神疲乏力。治宜温肾暖脾,固涩止泻。方中重用补骨脂辛苦性温,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本草纲目》谓其“治肾泄”,故为君药。臣以肉豆蔻温中涩肠,与补骨脂相伍,既可增温肾暖脾之力,又能涩肠止泻。吴茱萸温脾暖胃以散阴寒;五味子酸温,固肾涩肠,合吴茱萸以助君、臣药温涩止泻之力,为佐药。用法中姜、枣同煮,枣肉为丸,意在温补脾胃,鼓舞运化。诸药合用,俾火旺土强,肾泄自愈。方名“四神”,正如《绛雪园古方选注》所说:“四种之药,治肾泄有神功也。”

本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肉豆蔻、补骨脂)主治“脾肾虚弱,全不进食”;五味子散(五味子、吴茱萸)专治“肾泄”。两方相合,则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之功益佳。原方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均未标剂量,后世方书多参照《证治准绳》卷6之四神丸而补。

《医方集解》记载本方服法宜在“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颇为有理,正如汪昂所云:“若平旦服之,至夜药力已尽,不能敌一夜之阴寒故也。”故应嘱患者于临睡时服药,更为奏效。

本方与真人养脏汤同为固涩止泻之剂,但所治不尽相同。本方重用补骨脂为君药,以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主治命门火衰、火不暖土所致的肾泄;真人养脏汤重用罂粟壳为君药,以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主治泻痢日久、脾肾虚寒而以脾虚为主的大便失禁。

《内科摘要》卷下。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