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药 > 正文

灰藋药理作用

灰藋可供食用,也可作饲料或药用。生长在日本的变种灰藋对蚯蚓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其最小有效浓度为水浸剂0.5%,醇浸剂1%;水浸剂排虫率为33%。食灰藋后经日光照射,可致“灰藋日光过敏性皮炎”。有谓此病似与女性内分泌变化有关。曾报道综合207例植物-日光性皮炎患者,其中因食灰藋发病者日8例,占42.5%。用维生素B12肌内注射治疗效果较好。用生长在日本的变种灰藋浓缩水煎液,醇浸液,醚浸液,多量注入兔皮下,也会引起对日光和紫外线的过敏反应,不但在注射局部,且在远隔部位亦有潮红、水肿,甚至皮下出血和坏死,同时还有贫血及体重减轻;此可能系因灰藋叶中感光物质进入体内,再经日光照射所致。豚鼠饲食试验,未见类似病症。将灰藋的70%醇浸剂用于蛙、蟾蜍、鸽、小鼠、豚鼠、兔等,对呼吸先兴奋后抑制,终因呼吸麻痹致死;亦有降压和抑制心脏的作用;能增加平滑肌器官的运动,对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缩;对骨胳肌和运动神经常呈麻痹作用;但连续用于兔和小鼠,可逐渐产生习惯性,使麻痹作用减弱,同时耳壳、四肢、尾根等处发生充血、浮肿、出血等症状,且可因紫外线照射而增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