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化州柚,又名:化州仙橘(《岭南杂记》)。
常绿小乔木,高约3~3.5米。
枝条粗壮斜生,幼枝被浓密柔毛,并有微小针刺。
叶互生;叶柄的叶翼倒心脏形;有毛,主脉及叶翼边缘尤多;叶片长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浑圆或微凹入,基部圆钝,边缘浅波状,两面主脉上均有柔毛;叶质肥厚柔软。
花极香,单生或腋生花序;萼4浅裂;花瓣白色,矩圆形;雄蕊20~25;子房圆形,花柱柱状,柱头极大。
果实圆形或略扁,一般高10~15厘米,宽11~13厘米,柠檬黄色,油室大而明显,幼果密被白色绒毛;果顶圆钝,顶端内凹,果蒂四周略有棱起;果皮不易剥离,厚约2厘米;瓤囊16瓣,中心柱充实,果肉浅黄色,汁胞长大似纺锤形,味被酸。
种子80粒以上,扁圆形,合点浅紫色。
花期3月。
果期8~9月。
广东(化县)、广西(玉林专区)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柚花)、未成熟的幼小果实(橘红珠)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柚,详柚条。
【采集】7~8月摘取未成熟的果实,投入沸水中略烫后,即捞出,将果皮割成6~7瓣,除去果瓤及中果皮,然后晒干或焙干;再用水润透,对折,以木板压制成形,焙干。
【药材】干燥的外果皮,呈对折的七角,六角或五角星形,展开后直径13~20厘米,厚2~3毫米。
化州柚的外皮黄色或黄绿色,密布毛茸,有皱纹及小凹点,多作成七角,习称黄七爪、绿七爪;柚的外皮黄棕色,光而无毛茸,亦有皱纹及小凹点,多成五角形,习称大五爪;加工为六角形者,称六爪红,单片呈柳叶状者,习称尖化红,或称柳叶橘红。
内表面多为黄白色,有脉络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不齐,外侧有一列不整齐的油点,内侧黄白色。
气微香,味苦。
以皮厚、多毛,气味浓厚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