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别称: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蛇(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竹管草、竹节草、鸭脚草、竹剪草(《江西草药》),兰花草、野靛青、靛青花草、萤火虫草、鸭脚青、挂兰青、鸦雀草、兰紫草、哥哥啼草、竹叶活血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竹叶水草、水竹叶草、竹叶青菜、鸭脚板草(《上海常用中草药》),竹夹菜、翠蝴蝶、鹅儿菜(《广西中草药》),鸡冠菜、蓝花姑娘(《江苏药材志》),鸭仔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全草。
科名:鸭跖草科,
拼音:Yā Zhí Cǎo
拉丁种名:Commelina communis Linn
英文名:Common Dayflower Herb
生活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河岸、宅旁、山坡及林缘阴湿处。
采集:6~7月采收,晒干。
炮制:夏秋采收,洗净、拣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切段用。
性味:甘,寒,淡。
①《本草拾遗》:苦,大寒,无毒。
②《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