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称
【药名】何首乌《日华子本草》
【别名】首乌、地精《何首乌传》,赤敛《理伤续断方》,陈知白《开宝本草》,红内消《外科精要》,马肝石、疮帚、山奴、山哥、山伯、山翁、山精《纲目》,夜交藤根《药材学》,黄花污根、血娃娃、小独根《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田猪头、铁称陀《中药志》,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何相公《中药材品种论述》。
药材基原
为蓼科植物何首乌Fallopiamultiflora(Thunb.)Harald.的干燥块根。
采收时间
多在秋季霜降后、茎叶枯萎时采收,挖出块根。
性味归经
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
苦甘涩,微温。
①《何首乌传》:“味甘,温,无毒。”
②《开宝本草》:“味苦、涩,微温。”
③《本草汇言》:“有微毒。入通于肝,外合于风,升也,阳也。”
④《纲目》:“足厥阴、少阴药也。”
⑤《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⑥《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功效主治
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块根纺锤形或团块状,一般略弯曲。长5-15cm,直径4-10cm。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的纵沟和致密皱纹,并有横长皮孔及细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切断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粉性,皮部有类圆形的异型维管束作环状排列,形成“云锦花纹”,中央木部较大,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而甘涩。
以体重、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充满红棕色物质,皮孔可察见。韧皮部较宽,散有异型维管束即复合维管束,另一种为单个的维管束,均为外韧型。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及少数木纤维。块根的中心为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棕色。
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呈类球形、盔帽形或三角状锥形,直径4-50μm,脐点呈人字状、星状、弧线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直径6-51μm,由2-9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簇晶较多,直径约80μm,偶见簇晶与较大的类方形结晶合生。
③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178μm;另有细小的网纹导管。
【理化鉴别】
(1)取该品粉末约0.1g,加氢氧化钠溶液(1→10)10ml,煮沸3min,冷后滤过。取滤液,加盐酸使成酸性,再加等量乙醚,振摇,醚层应显黄色。分取醚层4ml,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层显红色。(检查蒽醌化合物)
(2)取该品粉末约0.2g,加乙醇5ml,置水浴中煮沸3min,不断振摇,趁热过滤,放冷。取滤液2滴,置蒸发皿中蒸干,趁热加三氯化锑的氯仿饱和液1滴,即显紫红色。(检查甾醇类)
(3)薄层色谱取生何首乌粉末5g(40目),用95%乙醇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制成1.5:1的浸膏供点样用。另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对照品。分别点在硅胶G-CMC(硅胶G300目以上)板上,以氯仿-甲醇(80:20)展开,展距10cm。取出晾干,在可见光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于紫外光下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药材炮制
生首乌:拣去杂质,洗净,用水泡至八成透,捞出,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切成方块,晒干。
制首乌:取何首乌块倒入盆内,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置罐内或适宜容器内,密闭,坐水锅中,隔水炖至汁液吸尽,取出,晒干。(每何首乌块100斤,用黑豆10斤,黄酒26斤。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斤,加水煮约4小时,熬汁约16斤,豆渣再加水煮约3小时,熬汁约10斤,两次共熬汁约25斤)
使用须知
临床应用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别。生首乌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主治瘰疡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主治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现代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生制首乌性味相同,功效主治不同。实验表明其成分、作用毒性均有差异,生首乌经炮制后所含结合型蒽醌可转变为游离型,因而生首乌有轻度泻下作用而制首乌则无;生首乌有明显毒性而制首乌毒性甚小。
品种考证
名称释义
《日华子本草》云:“其药本草无名,因何首乌见藤夜交,便即采食有功,因以采人为名耳。”交茎、交藤、夜合等均由此传说得名。《斗门方》云:“取根若获九数者,服之乃仙。故名九真藤。”桃柳藤者于叶形相似言之。
品种考证
唐代李翱有《何首乌传》,云:“何首乌苗如木藁光泽,形如桃柳叶,其背偏,独单,皆生不相对。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黄白,雄者黄赤。其生相远,夜则苗蔓交或隐化不见。”
《开宝本草》曰:“本出顺州南河县,今岭外江南诸州皆有。蔓紫,花黄白,叶如薯蓣而不光。生必相对,根大如拳,有赤、白两种,赤者雄,白者雌,…春、夏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