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洪的《山家清供》,开卷第一篇就是“青精饭”。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杜甫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陈元靓(约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零陵总记》记载了另一种寒食节食品「青精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寒食清明染青饭的习俗似乎在南方较为流行。
《新安志》“南烛”条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馏饭,故又谓之青精饭。”
乾隆年间《本草纲目拾遗》载有“王圣俞云: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唐陆龟蒙道室书事诗,就有“乌饭新炊茶藿香,道家斋日以为常”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