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疾病01 > 正文

支原体感染与致病机理

致病支原体中,肺炎支原体起肺炎,人型支原体、解脲支原体和生殖器支原体主要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多见,可有小流行。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前儿童及青年人常见的一种肺炎,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较长,可达2~肺炎3周。支原体肺炎虽然病程较长,肺部病变较重,炎症吸收较慢,但绝大多数预后都是良好的,合并症亦少。生殖器支原体感染是近年新明确的一种性接触传播疾病。成人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新生儿则由母亲生殖道分娩时感染。成人男性的感染部位在尿道粘膜,女性感染部位在宫颈。新生儿主要引起结膜炎和肺炎。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是一种原核微生物,呈球杆状,大小为125-250毫微米,分子量4.5*108,高度多形性,没有坚硬的细胞壁,能在无细菌的培养物中增殖,能产生尿素分解酶分解尿素。特异性抗体能抑制它生长,因其缺乏坚硬的细胞膜,对青霉素耐药,对细胞膜有亲和性,生长繁殖时需要类固醇物质。婴儿或无性交接触的女性生殖道内找不到解脲支原体。而性生活越乱,这种支原体阳性率也越高。含PHMB杀菌成分的娇妍洁阴洗液对致病支原体有效。Mc Donald 1982年报告587例急性尿道炎症状病人中,209例(36%)中段尿中分离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支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45℃15min即可被杀死。 支原体只能粘附在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上,而不进入组织和血液。支原体引起细胞损害的原因为: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的支原体从细胞吸收营养,从细胞膜获得胆固醇等脂质,引起细胞损伤;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如溶神经支原体能产生神经毒素,引起细胞膜损伤;脲原体含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大量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支原体除可以粘附于细胞、巨噬细胞表面外,还可以粘附于精子表面,从而阻止精子运动,其产生神经氨酸酶样物质可干扰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这就是支原体感染引起不育不孕的原因之一。

在动物实验发现,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可以杀灭支原体,而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不大。在体外,IgG1和IgG2抗体有调理作用。可加强巨噬细胞对支原体的杀伤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