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主治】 适用于盘尾丝虫病和类圆线虫病及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是伊维菌素B1a与伊维菌素B1b,伊维菌素B1a的化学名为(5-O-去甲基-22,23-双氢阿维菌素A1a) ;伊维菌素B1b的化学名为(5-O-去甲基-25-去(1-甲丙基)-22,23-双氢。
【药理作用】 1、药理作用本品为阿维菌素的衍生物,属口服半合成的广谱抗寄生虫药。本品对各种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线虫(但非所有线虫)均有作用;对盘尾丝虫的微丝蚴有效、但对成虫无效;对仅处于肠道的类圆线虫也有效。本品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通过与无脊柱动物神经细胞与肌肉细胞中谷氨酸为阀门的氯离子通道的高亲和力结合,从而导致细胞膜对氯离子通透性的增加,引起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超极化,使寄生虫麻痹或死亡。本品亦可与其它配体阀门(如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氯离子通道相互作用。本品的选择性是因为一些哺乳动物体内没有谷氨酸-氯离子通道,且阿维菌素对哺乳动物配体-氯离子通道仅有低亲和力。本品不能穿透人的血脑屏障。2、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仅进行了体外的致突变试验,结果均未发现本品有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在大鼠重复给药剂量达人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3倍时(以体表面积计),未见对动物生育力有影响。小鼠、大鼠和兔重复给药剂量分别达人临床最大推荐剂量的0.2、8.1和4.5倍时(以体表面积计),显示本品有致畸作用。两种动物均出现腭裂,兔子还出现杵状前爪。这些作用是在接近于母体毒性剂量时发生。因此,本品显然不是选择性的胎儿毒性,然而尚无充分和严格的孕妇研究资料以确认在妊娠中使用本品的安全性,所以妊娠期间不应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 全身性反应 :包括虚弱、无力、腹痛、发热 ;胃肠道反应 :包括厌食、便秘、腹泻、恶心、呕吐 ;神经系统反应 :包括头晕、嗜睡、眩晕、震颤 ;皮肤 :包括瘙痒、皮疹、丘疹、风疹、小脓包 ;眼科 :下列眼科不良反应是由疾病本身所致,但也有报道其出现在用伊维菌素治疗之后。些不良反应包括视觉异常、眼睑水肿、前眼色素层炎、结膜炎、Limbitis、角膜炎、脉络膜视网膜炎或脉络膜炎。上述症状一般为轻微症状,不导致失明,一般不经皮质甾类治疗可自行缓和。其它 :包括关节痛、滑膜炎、腋窝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颈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面部水肿、外周水肿、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药物性头痛、肌肉痛实验室检查异常 :包括ALT和/或AST升高、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血红蛋白增多。
【禁忌症】 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对本品过敏及精神异常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