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中医学认为,丹毒多因血热内郁,外感毒邪,侵犯肌肤,或因肌肤破损,感染毒邪,毒邪乘隙而入,郁蒸血分所致。《圣济总录》有载:“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
按中医对丹毒的辨证论治来看,基本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且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